在《孤独者》里,主人公魏连殳是一个在不断追寻自我却又不断否定自我,处于一种飘摇不定状态中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以逃避的方式活在自己亲手造就的“独头茧”中品味孤独,最终以“自戕式”的“复仇”向社会作绝望的反抗。
《孤独者》中的魏连殳虽然对谁都是冷冷的,好像没有感情的样子,但是唯独对于儿童和那些颓废的自称为“零余者”的青年们,没有免疫力,总是无条件顺从,甚至有点谄媚,颇有点鲁迅那种“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特点。房主的孩子们,总是相互争吵、打翻碗碟,还会来硬讨点心,令人十分生厌。但是魏连殳一见到这些青年和儿童,立刻抛开冷冷的表情,甚至把他们看得“比自己的性命还宝贵”。可是他越是喜欢他们,他们越是不搭理他。魏连殳认为儿童都是好的、天真的,是未来,是希望,这和鲁迅的观点是一致的。
魏连殳,是小说《孤独者》中的新型知识分子。他因特立独行而被众人视作异端。祖母的葬礼上,他先因迫于乡人的压力而接受旧俗,而后又用西式礼仪与不合时宜的长嚎表达反抗。
他的行为和精神,仿佛穿越千年,与魏晋之际的阮籍隔空对话。然而,魏连殳比阮籍更孤独!
与世俗的决裂,先让他陷入茫然的孤独;失业后的生存压力又将他推向更凄凉的孤独。在走投无路不得不带着绝望的痛苦和报复的心态入俗玩世时,他终于同阮籍的精神达到高度合一。
然而,魏连殳依旧是孤独的,无论他是否有过快意的孤独,最终他还是被黑暗吞噬、毁灭,成为一个绝望的孤独者,一个孤独的绝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