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另一位平阳公主不一样,她的威名是领军打仗打出来的,根据《旧唐书》与《新唐书》记载,隋末年间,天下大乱,各路义军奋起反抗隋炀帝的暴虐统治,而在山西的李渊,也听从了李世民的建议,打算入关夺取隋朝政权。
《大唐双龙传》剧照
他们当时的借口是入关勤王,但隋炀帝是被困江都,李渊的部队却是直指长安。这自然就被人看出了破绽,于是便派人捉拿李渊在隋都的亲友,而李渊的三个女儿和女婿此时也都是这里居住生活,其中就包括他的三女儿平阳公主和女婿柴绍。
当然,这时候李家第三女还没有公主的封号,而新旧两部唐书也没有记载她的具体年龄和名字。
年龄方面,根据李世民称其为姐,故应该出生于公元598年之前(李世民生于598年)和长子李建成之后(李建成生于公元589年),死于623年,应该是在26岁到33岁之间就去世了。
至于名字,正史只以李氏称之,这也符合历代女子地位越是尊贵,名字便更加避讳的传统。我第一次知道这位女杰的时候,是看了黄易的《大唐双龙传》,里面她叫李秀宁,可能是这部书的读者太多,黄易对她的性格能力塑造的十分完美的缘故,现在很多人都以为她的真名就是李秀宁了。(笔者本人也很喜欢这个名字,也很喜欢书中的这个宁宁)。
言归正传,当知道有人要捉拿自己,这两口子一商量,感觉两人一起跑危险太大,柴绍便独自一人走小路去找他老丈人李渊去了。她动身回到鄠县(今陕西户县)的李氏庄园,女扮男装,自称李公子,将当地的产业变卖,赈济灾民,很快招收了一支几百人的队伍。
说到这儿,后世又开始诟病柴绍,说这位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的家伙是个“负心汉”“渣男”,原因是他抛下妻子独自逃跑。想想都可笑,换位考虑,分开逃走总比一同被抓明智吧?更何况平阳公主估计已经有了给其父做内应的打算。
在得知李渊起兵后,她在柴绍家仆马三宝的帮助下,仅仅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将周围几股势力强大的义军收归麾下,并迅速攻占了户县、周至、武功、始平等地,队伍人数增至七万,成为关内一股颇具实力的义军,为李渊入关灭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一点就不得不佩服她的人格魅力与军事才能。
随后,李渊入关,她和李世民各为左右两翼,统领其部攻城拔寨,一路打下去,两个月后就占领了长安。
说到这,又有人说,她的军队号称七万,而迎接李渊的时候只是一万精兵,其余都是乌合之众,不堪一击。
对于这一点,我想说,平阳当时收编的那几只义军是什么性质?名为义军,实为强盗。
隋末响马的厉害想必人尽皆知吧,瓦岗寨到单雄信,刘黑闼,杜伏威都是响马出身,所率军队都给隋朝和刚刚建立起来的唐朝制造了巨大威胁,他们的作战能力是十分强悍的。
还有,当时已经占据多个城池,难道不留军驻守,全部都跟着她一起去与李渊汇合?不现实!
而李渊攻打长安的时候是多少人?不到20万,平阳公主在最后攻城的时候,肯定也会在自己城池驻军中抽调兵力,我们就按四万算,加上本来的一万人,这就占据了全部的四分之一强,由此可见她在唐朝建立上立下了多大的功劳,而这时她最大也就27岁,最小也才20岁,李世民呢,还不到19岁。
最后,李渊建立唐朝,封李氏为平阳公主之后,平阳公主继续征战沙场,最后一次提到她的是防守李家的大本营山西,她驻守的地方就是娘子关。娘子关位于今山西省平定县东北的绵山上,为出入山西的咽喉,原名苇泽关,因平阳公主率数万“娘子军”驻守于此才更名娘子关。
至此,平阳公主就没了消息,直至公元623年二月,武德六年薨,葬加前后部羽葆、鼓吹、大路、麾幢、虎贲、甲卒、班剑。太常议:“妇人葬,古无鼓吹。”帝不从,曰:“鼓吹,军乐也。往者主身执金鼓,参佐命,于古有邪?宜用之。”
遂特加之,以旌殊绩;仍令所司按谥法“明德有功曰昭”,谥公主为昭。
成为唐朝第一位死后有谥号的公主,中国封建史上,也是唯一一个由军队为她举殡的女子,真正的生荣死哀。
明朝的王世贞曾作诗云:
“夫人城北走降氐,娘子关前高义旗。
今日关头成独笑,可无巾帼赠男儿。”
《新唐书》中写李娘子,“乃申法誓众,禁剽夺,远近咸附,勒兵七万,威振关中。”
李渊也赞誉自己的这位女儿“公主功参佐命,非常妇人之所匹也。”
可见后人对她的评价是非常高的,在战绩上,她可能不如历史上唯一一位作为王朝名将,被单独立传记载到正史将相列传里的巾帼英雄秦良玉,但在功绩上,可以说是中国历史女将第一人。
她像彗星一样的崛起,却如流星一般消逝,可以说是天妒英才,假如她没有那么早的去世,历史上能否发生玄武门之变都是两可之说。
关于她的死因,目前也是众说纷纭,最多是病死或者战死,公元222年,刘黑闼犯境,主要战场就包括娘子关,直至同年十二月末才被平定,作为娘子关的守将,平阳公主必然参战,很有可能就是在这里她重伤战死的。一说是在抵御突厥的时候阵亡。
而第二年二月,李渊就在长安为其发殡,那么尸身自娘子关到长安大概半月路程,停尸半月发丧,正好时间对的上。
另一说法是222年底,她生二子柴令武难产而亡,但柴令武的生年也无从考证,只载公元653年自尽而亡,所以有点站不住脚。
而笔者做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平阳公主是被太子李建成谋杀!
为什么这么说呢?公元622年的时候,由于李世民的威望已经不次于李建成,加上李世民对李渊指李建成为太子一事颇有怨言(在攻陷长安之前,李渊曾表示立李世民为太子,但最后却立了李建成),这就让李建成十分忌惮他的这个二弟,曾经几次设计杀他,却都因各种原因失败了。
所以,李建成有了杀自己兄弟心思的前科。而为什么谋杀平阳公主呢?这是因为,在唐朝建立的最初期,平阳公主有着不次于他们兄弟二人的功绩和地位,她的态度是可以影响到李渊的。至于李元吉,那时候才刚刚不过19岁,声望地位远远不如他的这位姐姐 ,只是在平阳死后才建立起了功勋。
而平阳公主和谁走的近?当然是李世民,她和柴绍在长安之战就是与李世民协同作战的,其后与柴绍更是一直跟着李世民四处争战,不说政治立场,单单的在感情上,李世民与平阳公主就十分亲近。
这样,不说平阳的真正态度,单单是她有可能与李世民联手,就直接威胁到了李建成的太子地位,这就给他了杀平阳公主,剪除这个李世民最大羽翼的理由。
而在对战刘黑闼的时候,正是李建成作为主将,平阳协同。这就给了他杀平阳公主的机会,比如平阳遇险而不救,或者故意派平阳去攻取一处十分难打的战略要地,都可能将平阳置于死地。
而李渊并没有历史中说的那么糊涂,这其中的缘故他一琢磨,估计也能猜个大概,但他是不想废除李建成太子的,同时如果这个太子杀妹,还是威震关中的平阳公主,这样的信息弄得人尽皆知,这就对刚刚建立的唐朝基业威胁太大了,甚至军队哗变都有可能,也寒了诸多追随之人的心,最后只好隐忍不发,所以,在公布平阳出殡的时候,连死因都没有说。
至于李世民,他当然更清楚自己这位三姐的死因,却一直隐忍到三年之后才一并爆发,发动玄武门之变,为自己夺得了皇位,也顺便帮姐姐报了仇。
至于柴绍为什么没有参加玄武门之变,一是当时他正率军攻打胡人,赶不回来,二是玄武门之变事发有些随机性,他提前不知道,错失了为妻子报仇的机会。
至于为何在唐朝的正史和野史中没有记载平阳公主在617年到死时623年这六年的生平,这样的皇家黑历史,怎么能明确记载下来呢?
说到这里,本来已经是讲完了这位史上女杰的平生,但还是忍不住对史书抹去平阳公主六年生平有所怨言。本应是一位流芳百世的巾帼英雄,最后在影响力和知名度上,甚至不如史上的一些名妓!真是让人可悲可叹。
坊间一直有李世民篡姐之功的说法,就是说,这六年间,其实有很多本应是平阳公主的功绩被李世民在登基之后,被他在史书上硬生生放到了自己的身上,那么平阳公主自然是六年内毫无可提之处了,谁叫李二有看起居注的毛病呢?
如果有人说我又在黑李二,李世民只是看了起居注,并没有去改。但我要说的是,他还真就改了!他把自己写的光荣英勇,诬蔑父皇优柔寡断,以至于《太宗实录》和《大唐创业起居注》完全对不上。
如果有人说平阳这六年都在家里生娃儿带孩子,那么请你想想当时的大环境,大唐初建,攻入长安的时候,也不过占领了半个关内地区,周围群雄并立,李渊怎么可能让这么一位极具军事天分的女儿闲置在家?同样,如让她在家生孩子带娃儿,那么娘子关的名称是怎么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