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太师国师丞相宰相相国的区别

太师国师丞相宰相相国的区别

更新时间:2023-09-12 23:21:35

太师国师丞相宰相相国的区别

1、朝代:

丞相:自秦至明朝初年朱元璋(通过胡惟庸案)废丞相的1600年间,丞相的设置断断续续,作为官名的丞相在历史上存在时间并不长。

宰相:宰相最早起源于先秦时期,商代有伊尹为相,周代周公为太宰。

太师:太师,官名,始于商朝,殷纣之时,箕子为太师,周武王时,太公为太师。

国师:我国获得国师称号的,一般以北齐时代(550—577)法常为始。

2、地位:

丞相:丞相是正式的官名,先秦时期有相、相邦等之名,秦朝建立之后,正式设置丞相。西汉建立,承袭秦制,设置有丞相,至哀帝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改丞相为大司徒,三国以后是辅佐皇帝总理百政的官员,即百官之长。

宰相:宰相是中国古代对于辅佐君主并掌握国家最高行政权力的官员的一种通称或俗称,并非具体的官名(只有辽代以其为正式官名)。

太师:多为大官的加衔,无实际职权。

国师:“国师”是中国历代帝王对于宗教徒中一些学德兼备的高人所给予的称号。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