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明朝的祭天程序是怎样的

明朝的祭天程序是怎样的

更新时间:2023-09-21 20:54:12

明朝的祭天程序是怎样的

明朝的祭天仪式极其繁琐。祭天当日,皇帝、百官一大早便来到圜丘,冠带就位,然后按着赞礼者的要求,一项一项地进行。主要仪节有:

(1)迎神、奏乐。

(2)燔柴。

在僚坛烧全牛。

(3)行礼。

皇帝、皇太子、百官都跪拜两次 。

(4)奠玉帛。

皇帝洗手登坛,在乐曲声中,在昊天上帝神位前跪拜,上香,奠玉帛。

(5)进俎。

皇帝亲自摆好祭神盘。

(6)初献。

皇帝再次洗手洗酒爵,上香,祭酒。

这时,祝官捧出祭祝文跪拜读出。祭酒仪式分成三次逬行,第一次称初献,第二次称亚献,第三次称终献。

(7)饮福受胙。

饮福指饮祭过神的酒 ,是神赐予的福酒。

受胙指接受祭肉,意同福酒。

(8)撤豆。

即撤下供品,豆是盛供品的器皿。

(9)送神。

(10)去燎所。以上各过程所读的祝告辞、献给神灵的礼物、供品酒果由各部门负责运送到燎所。

(11)望燎。

皇帝至望燎位置,看着烧到一半之时即可回住所休息,祭天的大典宣告完毕。

从始至终皇帝不断俯伏跪拜;掌礼官、掌祭官、奉爵官、乐队,都忙得团团转。十一个小环节乐曲不同,都有一定规定曲目,如迎神奏“中和之曲”、奠玉帛奏“肃和之曲”,等等。

皇帝以下太子、百官跪拜,场面肃穆宏大,耗费大量人力物力。

这里除去封建皇帝的排场之外,实质上与周代规定的祭祀礼节相去不远,中心仍是以恭敬的态度、臣服的动作和丰富的食物,求得上天的福佑。明朝的祭天仪式既上承商周,也参考唐宋典章增减,似万变不离其宗,祭天求福,连同祭日月星辰、风雨雷电的天体崇拜性质都从未改变。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