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胶州名人有谁

胶州名人有谁

更新时间:2023-09-12 12:35:07

胶州名人有谁

  匡铎(生卒年月不详)字淑教、松野,祖籍南直隶海州(今江苏省东海县),其祖父匡德官胶州正千户,定居胶州。1565年(明嘉靖四十四年)中进士,遂任北直隶(今河北省)涞水县知县。据当地实情奏请减免徭役和税银,裁减为朝廷寄养的马匹数量,减轻了百姓的沉重负担。后调升为监察御史,继而又调任兵科给事中。在反对宦官冯宝与宰相张居正联手驱逐大学土高拱一事中,引起朝廷不满,外放北直隶大名府知府(今北京大名县)。当时,府境内的漳、卫两河常发水灾。他调集民工在府城北三里处筑起20余里长堤,为百姓除患,世人称该堤为“匡公堤”。不久,再次遭贬为夷陵州(今湖北宜昌市)知州,又调任河南南阳府同知。晚年,升任刑部郎中,继任陕西宁夏道按察司佥事。78岁病逝。  高宏图(1583~1645)字子狱、研文,号硁斋,明胶州人。1610年(明万历三十八年)考中进士,授中书舍人。先后任陕西监察御史、左佥都御史、左都御史、工部右侍郎等职。1642年(崇祯十五年),清兵进犯胶州,高宏图破家产招募义勇,与参将谈震采一起协助知州郭文祥日夜登城坚守,城池得保。崇祯得知,于次年召补南京兵部侍郎,继而升任户部尚书。1644年(崇祯十七年),崇祯自缢,福王朱由松在南京被拥立为新主,高宏图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土。南京失守,南明灭亡,流寓会稽,于1645年绝食9日而终。  法若真(1608~1691)字汉儒,号黄山,明胶州人。1646年(清顺治三年)考中进土,任翰林院编修。1648年,充任福建戊子科正考试官,回京后升任秘书院侍读,掌管六部章奏诰敕。1662年(清康熙元年),升任浙江按察使。上任后,他秉公执法,明辨曲直,审结了衢州府(今浙江省衢县)10年积案。1691年(康熙三十年),由黄山返回故里,同年病故。  张谦宜(1646~1728)字稚松,号山农、山民,清胶州人。1693年(清康熙三十二年)中举人。1706年中进土。此时,他年已60岁,无心仕途,仍以读书著述为乐。张谦宜一生的著作分诗文、评论、经史、地理、方志、谱牒诸类,20余种。1728年(清雍正六年)病逝。  高凤翰(1683~1749)字西园,号南村、南阜、南阜山人、丁巳残人等,清胶州南三里河村人。1727年(清雍正五年),被胶州知州黄之端举荐为孝廉方正,遣其试任安徽歙县县丞,继代理歙县县令。1737年5月25日,因右臂患痹病,改号尚左生,丁巳残人,不得已隐退扬州,寄居僧舍,改以左手赋诗作画为生。一生作诗3000余首,收录2366首。另外,他还把创作的散文按序、传、记等文体精选成47篇,辑为《南阜山人敩文存稿》三卷传抄于世。其书法、绘画淡雅拙朴,独具风采。尤其后期左手书画,更是独具天趣。高凤翰的篆刻亦为世人所重,一生治印数千方,其精品编入《南阜山人印萃》。他编的《汉印谱》中收藏汉印5000余方。编成《砚史》四册,分黑色本和彩色本,原本失佚。1741年(清乾隆六年)从扬州回归故里。1749年病逝。  王元浩(生卒年月不详)字海如,清胶州人。1727年(清雍正五年)中武进土,殿试中第一甲第一名武状元,授头等侍卫职。雍正皇帝有一次偶与怡贤亲王提及火炮阵之事。亲王对该事不甚了解,回府后诏王元浩询问,王元浩做了满意的解答,并绘制了《火兽火车图》呈献亲王。亲王明奏,雍正皇帝大为赞叹:“真是全才,不愧为武科第一!”选调他任山西偏关营参将。到任后不满半年,即升任山西蒲州营副将。1736年(清乾隆元年),被调到湖南洞庭水师任副将。期间,潜心研制武器,并制造出水战火炮,绘制《火器图说》,教习部属。他严格训练、约束部队,安抚体恤百姓,洞庭一带社会秩序安定。由于治理边陲有功,升任湖南总兵。48岁时病卒于官任。  匡源(1815~1881)字本如,号鹤泉,清胶州城郭家庄人。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中进士,曾先后任江西、山西乡试考官、会试同考官。1854年出任兵部右侍郎。1855年任吏部左侍郎,代理礼部尚书,兼任经筵讲官。1857年(清咸丰七年)调任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1858年任军机大臣上行走,赐紫禁城骑马。1862年(清同治元年)任随称赞襄政务大臣,咸丰皇帝病危,为顾命八大臣之一。同年,同治即位,被慈禧罢官,迁居济南。其后,他应聘为泺源书院山长、兼尚志书院山长,历时17年。其弟子中举及贡太学以上者400余人。  法伟堂(1843~1908)字容叔,号小山、筱山,清胶州法家庄人。1889年中进土,授任知县,继改教职,选授武定府学教授,后因病辞职。当时,山东学使裕德一向器重法伟堂的学识及品行,极力向朝廷举荐,朝廷授他国子监学正衔武定府教授。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应聘济南师范教习所所长。1907年,山东巡抚杨士骧聘他参与《山东通志》总纂。1908年,病逝于济南。  郭绪栋(1860~1925)字梁丞,胶州城辛街人。幼年聪颖,中秀才后,常沉醉于兵家书籍的研读中。光绪年间的一个秋天,赴济南乡试落第,结识山东巡抚张曜之子,被引见于张曜。张曜试其才,委以嵩武军中营文案职,后升为武卫右军文案。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后,被调任天津巡警总局文案,后任陆军第二十三师书记官。民国初年,提任济南商埠局局长兼市政公所总办。他在天津巡警局处理文案时,发现杂役兵吴佩孚满腹经纶,常招来帮理案牍,还保荐入保定军校深造。1921年吴佩孚任直鲁豫巡阅副使,聘郭绪栋为秘书长。1922年直奉两系军阀混战,随吴佩孚左右参战,多所建树。1925年,在洛阳病故。  纪子瑞(1895~1931)又名纪济民、纪玉夫,里岔乡里岔村人。1924年经邓恩铭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青岛四方机车厂第一批入党的7名党员之一。青岛四方机车厂工人在中共青岛组织领导下,于1925年2月举行了为期9天的全厂大罢工,纪子瑞任工人纠察队长。罢工胜利后,胶济铁路总工会正式成立,纪子瑞被推选为执行委员。1926年春,中共山东省委派纪子瑞到枣庄矿区进行建党工作,开展工人运动。7月,他先后发展10名中共党员,建立党支部,成立干事会。12月,领导枣庄中兴煤矿工人建立“地下”工会,参加者有50多人。1927年10月,当选为中共山东省委委员。1929年6月,在青岛四方机车厂被捕,解往济南,1931年4月5日凌晨被枪杀。1984年1月被收入《山东省著名革命烈士英名录》  刘凤扬(1906~1932)胶州城袁家巷街人。1928年,与妹妹刘凤霄一同参加并成立了“互济会”,他的3间草房作为互济会秘密集会处。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进胶县师范讲习所学习,是讲习所地下党组织的负责人。还以行医作掩护秘密进行革命活动,先后在胶县城内外发展互济会员20余人。1931年9月被捕,1932年,因酷刑摧残,在狱中病逝。1984年1月被收入《山东省著名革命烈士英名录》。  柯劭忞(1850~1933)字凤荪、凤笙,号蓼园,胶州城东关人。1886年(清光绪十二年)中进士,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湖南省学正、国子监司业、贵胄学堂总教司和翰林院日讲起居注官等职。1906年,受命赴日本考察教育,回国后出任贵州提学使、学部丞参、度署右参议、京师大学堂经科监督。1910年(清宣统二年)清政府成立资政院,出任议员。不久在典礼院任学士,赐紫禁城骑马伴宣统皇帝溥仪读书。1914年,中华民国政府成立清史馆,为清史馆代馆长、总纂。1927年完成《清史稿》总纂工作。1933年8月31日于北京病逝。  姜效汶(1901~1933)前店口乡大店村人,革命烈士。1929年,由本村姜谔生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受地下党组织委派参加国民党胶县民团,任第一中队三排排长,借民团军官的合法身份,掩护在国民党胶县党部任职的中共地下党员刘冰做工作。后来引起县长谢锡文的注意,被调到前店口村驻防。仍借民团军官的合法身分支持当地村民组织农民协会的工作,先后发展会员77人。1931年夏,秘密组织大沽河武装暴动时,不慎泄漏暴动计划,遭到韩复榘军队的围剿,离开家乡奔赴东北,参加了杨靖宇将军领导的抗日义勇军。1933年被日军围困,激战中壮烈牺牲。  苟希道(1860~1939)字敬五,李哥庄镇毛家庄人。20岁时设塾教书,又10年努力,学成良医。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弃教行医。自开张之日便立下誓言:“病人上门,随到随诊;初诊识途,复诊自去。”不久,其医德、医风在四乡传开。他治疗肿毒症,起初施用针刺术和割疗术,见患者痛疼难忍,遂改用外敷“溃药”,使患疾自愈。他言行如一,对待家贫患者,常自负车马费出诊,更不在患者家吃饭。1939年病逝于故里。  王石民(1911~1942)又名王世民,小麻湾镇葛家庄人,革命烈士。1928年考入胶县师范讲习所,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冬,担任中共胶县县委宣传部部长兼统战部长。1941年上半年,在大麻湾、毛家庄、石龙屯3处完全小学发展共产党员,组织动员一批进步青年学生参军参战。同年10月,遭到汉奸相铭忱部逮捕。经地下党组织营救,继续以开药房为掩护从事革命活动。1942年春夏间,中共南海地委调他到南海军分区工作,在办理工作交接手续时,遭日伪特务逮捕,不久转押青岛日本宪兵队被杀害。  匡超(1862~1944)字北海,胶州城文巷街人。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考取二等典史,任直隶(河北)省沙河县典史,继而代理正定府经历。1915年后任湖北省高等法院书记官等职。1921年,辞官返乡,被聘为《续修胶志》(《增修胶志》初名)副总纂兼总校,勤恳致力3年。1930年2月,胶县继续编纂《增修胶志》,再度受聘任总纂兼总校。他呕心沥血,完成志书16册。1944年病故。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