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古代人把 名 和 字 分开使用 这有什么讲究

古代人把 名 和 字 分开使用 这有什么讲究

更新时间:2023-08-04 00:02:08

古代人把 名 和 字 分开使用 这有什么讲究

名字是一个人的符号标志,是人与人之间用来区别的称谓。如今的中国人,名字大都简单,由“姓”和“名”两部分组成。“姓”沿袭祖辈而来,代表着血缘关系,而“名”往往凝聚着长辈的殷切希望。

然而在中国古代,“名”和“字”是分开使用的。古代的“名”,相当于现在我们常说的乳名或小名,古代的“字”,才是今天姓名中的名。

古代,读书人或是有钱有地位之人,都会有字,普通老百姓则一般不注重这个。

西周时期,在《礼记·檀弓》中有:“幼名,冠字”。也就是说,西周礼制中,孩子出生3个月之后,父亲便要为他命名,而等到了男子20岁举行冠礼,或女子15岁举行笄礼之时,父母便要为他们取字。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成年后,幼年所叫的“名”不便在公共场合叫了,为了让他人尊重自己,必须要另取一个供平辈或晚辈可以称呼的新名,即“字”。冠“字”是长大成人的标志。

古代特别重视礼仪,对于人的名、字,称呼上是十分讲究的。“名”和“字”虽然都是对于一个人的称呼,但是用法却大为不同。

按照古代称谓礼仪,自称时称“名”,称别人时称“字”,是基本的礼貌。

“名”通常只能由长辈、上级或是非常亲密的同辈才能称呼,“字”则是平辈互称,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和亲切。

晚辈对长辈只能称对方的字,名是不能提的,否则就是大不敬。所以古代指名道姓、直呼其名,会被认为是一种不敬和冒犯的行为。

古人取名字,名与字之间是有一定意义上的联系的,互相映衬,互相补充。例如:

屈原,名平,字原,平与原二字相连。孔融,字文举,融为名,意为融会贯通,文举为字,文章一举成名,文星高照。白居易,字乐天,乐天与居易,相辅相成。

除了名和字外,古人往往还有个“号”,号是一个人的别称、别字、别号。在中国古代,名大多由尊长代取,而号则不同,号初为自取,故也称自号。

后来,渐渐出现了别人赠予的号,称尊号、雅号等。比如诗仙李白,其名为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别号在文人中比较流行,号与名无任何限制。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