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旦角戏有那些

旦角戏有那些

更新时间:2023-09-16 09:42:32

旦角戏有那些

旦角,指戏曲中的女性形象,可分为青衣、花旦、刀马旦、武旦、老旦、彩旦等类别。老旦:戏曲中旦角的一种,指扮演老年妇女的角色。元曲谓之卜儿,汉剧称为夫。《红楼梦》第五八回:“尤氏便讨了老旦茄官去。”清.李斗《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老旦、正旦、小旦、贴旦四人,谓之女脚色。”

彩旦:传统戏曲表演中的女性丑角。又称丑旦。扮演年龄较老者的女丑又称丑婆子或摇旦。

花旦:传统戏曲中旦角的一种,扮演天真活泼或放荡泼辣的青年女子。在有些剧种里,女性角色除老旦、彩旦外,统称“花旦”。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庄岳委谈下》:“所谓装旦,即今正旦也;小旦,即今副旦也。以墨点破其面,谓之花旦。”清.昭连《啸亭续录·莺花小谱》:“近日京都优人以四喜部为第一,花旦姿首美者甚多。”

正旦:传统戏曲脚色名。简称“旦”。由宋杂剧、金院本的“装旦”演变而来。在剧中扮演女主角。元.杂剧、明.清.传奇及一些地方戏剧中都有此角色,在京剧里称作“青衣”。元.关汉卿《都二元》楔子:“冲末扮.窦天章.引正旦扮端云上。”清.孔尚任《桃花扇·选优》:“还是我老妥做了天下第一个正旦。”《儒林外史》第五三回:“他公公在临春班做正旦,小时也是极有名头的。”

装旦:戏曲中男子扮演的旦角。宋.周密《武林旧事·乾淳教坊乐部》:“装旦.孙子贵。”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庄岳委谈下》:“范传康、上官唐卿、吕敬迁三人弄假妇人。假妇人即后世装旦也。”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庄岳委谈下》:“元.襍剧旦有数色,所谓装旦,即今正旦也。”

刀马旦:传统戏剧中旦角的一种。扮演骑在马上使用大刀长枪作战的女性,如《穆柯寨》的穆桂英、《战金山》的梁红玉、《扈家庄》的扈三娘等。

武旦:传统戏曲脚色行当。旦行的一支。扮演勇武的女性人物,表演上着重武打,特别是打出手。多在神话剧中扮女仙或女妖,如京剧《盗仙草》中的白素贞。也扮演女将和女侠,如《穆柯寨》中的穆桂英。

悲旦:传统戏曲的旦角之一,以扮演悲情戏中的妇女为主。如饰京剧《探阴山》中的柳金蝉。

禾旦:宋元戏曲中年轻村妇角色的俗称。也称伴姑、伴姑儿。元.张国宾《薛仁贵》第三折:“[丑扮禾旦上。]”元.朱凯《黄鹤楼》第二折:“[禾旦云]自家村姑儿的便是……我不免叫伴哥儿同走一遭去。伴哥儿!行动些儿。”

闺门旦:戏剧角色之一。又称小旦,扮演闺女、少妇等形象。清.李斗《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小旦谓之闺门旦。”唐弢《“言论老生”》:“这种角色,也像京戏里的‘长靠’、‘短打’、‘闺门旦’、‘刀马旦’一样,在老生行中有一个因此而获得的专称,叫做‘言论老生’。”

小旦:传统戏剧中旦角之一,后多扮演年轻女子。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庄狱委谈下》:“元杂剧旦有数色:所谓装旦,即今正旦也;小旦,即今副旦也。”清.李斗《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小旦,谓之闺门旦。”《红楼梦》第八五回:“这是新打的《蕊珠记》里的‘冥升’。小旦扮的是嫦娥。”

贴旦:戏剧脚色名。指同一剧中扮演次要角色的旦角。清.李斗《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小旦谓之闺门旦。贴旦谓之风月旦,又名作旦。”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倩霞》:“藩府多梨园子弟,皆极一时之选,有贴旦名珍儿者,尤姣媚。”

风月旦:传统戏剧行当名。即贴旦。清.李斗《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贴旦谓之风月旦,又名作旦,兼跳打,谓之武小旦。”。

坤旦:旧时称演青衣、花旦等旦行脚色的女演员。

魂旦:戏曲中扮演女鬼的角色。清.洪升《长生殿·冥追》:“魂旦白练系颈上,服色照前《埋玉》折。”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