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刘邦分封的七大异姓王下场

刘邦分封的七大异姓王下场

更新时间:2023-06-27 08:17:33

刘邦分封的七大异姓王下场

刘邦之所以会分封诸侯王,也实在是无奈之举。因为在楚汉争霸的时候,仅凭他自己的力量是无法打败项羽的,这就意味着他必须要跟其他诸侯合作。

依靠着这些诸侯的帮忙,刘邦这才能打败项羽,建立汉朝。等他建立汉朝后,那就需要论功行赏,也因此刘邦先后册封了7位异姓王,他们分别是:燕王臧荼、楚王韩信、赵王张耳、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韩王信、长沙王吴芮。

下面就来一一说说这7位异姓王的结局。

一,燕王臧荼

臧荼原本是燕国的将领,当时燕国的国王还是韩广。不过在公元前206年项羽分封诸侯的时候,项羽因为不放心燕国,于是就将燕国一分为二,变成燕国和辽东国,于是韩广便成了辽东王,臧荼便成了燕王。

楚汉争霸的时候,因为刘邦势大,于是臧荼便投降了刘邦。而汉朝建立后,刘邦就开始搜捕项羽旧部,这就让原本是项羽部下的臧荼感到危机,于是他就决定先下手为强,在公元前202年7月起兵造反。

只不过十分尴尬,这场叛乱只进行了3个月就被刘邦镇压下去,就连臧荼也被俘虏,最终被杀。

二,楚王韩信

在西汉初期的各个异姓王中,韩信的能力、影响力无疑是最大的。如果在楚汉争霸的时候韩信选择自立门户,说不定历史就会演变成三足鼎立。

虽说韩信为刘邦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刘邦就是不太信任他。项羽死后,韩信就被解除兵权,并从齐王变成楚王,后来又被贬为淮阴侯。又没多久在萧何的计谋下,韩信不仅被杀,还被灭了三族。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三,韩王信

韩王信,跟韩信,他俩其实就是同名同姓,但因为是同一个时代的人,为了进行区分,于是就称呼他为韩王信。

论出身,韩王信是韩襄王的孙子,这要比韩信尊贵很多。公元前201年,匈奴南下包围了韩王信,韩王信便向刘邦求援。但没想到的是,刘邦竟然认为韩王信已经投降了匈奴,所谓的求援就是要借机消灭刘邦的有生力量。

这可把韩王信的无语的,在十分无奈的情况就只好真的选择投降匈奴。

公元前205年,韩王信和匈奴联合,南下进攻叁合,结果被柴武斩杀。

四,赵王张耳

一开始他是赵国的武将,后来项羽分封诸侯时他就被封为常山王。楚汉争霸的时候被刘邦给揍惨了,无奈之下便选择投靠刘邦,成为了赵王。

相比于其他人,他算是比较幸运的,因为他在公元前202年去世,算是寿终就寝。但是继承他王位的儿子张敖就比较悲剧了,因为他的部下谋反,这事又与张敖无关,所以张敖就被贬为宣平侯。

额,虽说被贬了,但至少性命还在。

五,梁王彭越

彭越是主动投靠刘邦的,还给刘邦带过去三万多人,这可把刘邦高兴坏了,就让彭越担任魏国相。

楚汉争霸时,刘邦和项羽正面对峙,彭越就带着他的部下四处骚扰项羽。不是今天袭击了项羽的小股部队,就是明天截断了项羽的后勤补给,可以说要不是彭越,刘邦还真的不一定能建立汉朝。

但即便如此又怎么样?公元前196年,刘邦就以谋反的罪名,灭了彭越三族。

六,淮南王英布

英布一开始是项羽的部下,但后来因为矛盾,英布就在公元前205年投靠了刘邦。

汉朝建立后,英布看着韩信、彭越先后被杀,这就让他十分担心,于是在公元前196年起兵叛乱,但最终兵败被杀。

七,长沙王吴芮

吴苪算是七个异姓王中结局最好的了,至少他是寿终就寝。但这也是因为他的封地地处偏远,在当时的经济实力还比较弱小,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吴苪主动交出了不少军权。

综上来看,刘邦分封的这7个异姓王,大多数都被狡兔死走狗烹了。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