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灌注桩钢筋笼制作规范

灌注桩钢筋笼制作规范

更新时间:2023-05-05 09:06:10

灌注桩钢筋笼制作规范

材料要求和设备机具配置

(1)钢筋进场时,应附有出厂质量证明书或出厂检验报告单,应进行外观检查,并将外观检查不合格的钢筋及时剔除。核对每捆或每盘钢筋上的标志是否与出厂质量证明书的型号、批号(炉号)相同,规格及型号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主要施工机具设备有对焊机及配套的对焊平台、调直机、除锈机或钢丝刷、钢筋切断机、钢筋弯曲机、电焊机、绝缘鞋、防护深色眼镜,其数量配备根据加工厂大小确定。

技术要求

(1)所使用的机械及设备具有合格的出厂证明及使用期限。 (2)在大面积进行钢筋笼加工及安装前进行施工工艺试验,确定工艺参数。

(3)钢筋笼的直径、钢筋间距、垂直度等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施工准备要求:

钢筋到达现场,其品种、级别和规格符合设计要求,并附有产品合格证、附件清单和有关材质报告单或检查报告,现场质检员已按要求进行外观检查,并按60t为验收批进行力学性能抽验。

热轧圆盘条、热轧带肋钢筋的检验应符合规定;正式焊接前进行可焊性试验和焊接参数试验,取得相应的焊接参数;按材料表或技术交底书进行配料;砌筑隔离围墙、修建钢筋加工棚,对场地进行硬化,修整完善排水系统,规划场地。

施工要求 钢筋储存

钢筋的外观检查合格后,应按钢筋品种、等级、牌号、规格及生产厂家分类堆放,不得混杂,且应设立识别标志。

钢筋在储存过程中应避免锈蚀和污染,宜在库内或棚内存放,露天堆置时,应架空存放,离地面不宜小于300mm,应加以遮盖。

钢筋的除锈

加工方法

钢筋均应清除油污和捶打能剥落的浮皮、铁锈。大量除锈,可通过钢筋冷拉或钢筋调直机调直过程中完成;少量的钢筋除锈,可采用电动除锈机或喷砂方法除锈,钢筋局部除锈可采取人工用钢丝刷或砂轮等方法进行。

注意事项及质量要求

如除锈后钢筋表面有严重的麻坑、斑点等。已伤蚀截面时,应降级使用或剔出不用,带有蜂窝状锈迹钢筋,不得使用。

钢筋配料整形

配料单编制:钢筋应平直、无局部弯折,对弯曲的钢筋应调直后使用。调直可采用冷拉或调直机调直冷拉法多用于较细钢筋的调直,调直机多用于较粗钢筋的调直,

采用冷拉法调直时应匀速慢拉,Ⅰ级钢筋冷拉率应≦2﹪,牌号钢筋冷拉率应≦1﹪.用调直机调直钢筋时,表面伤痕不应使截面面积减少5﹪以上。调直后的钢筋应平直、无局部弯折,冷拔低碳钢筋表面不得有明显擦伤。

钢筋下料

下料前认真核对钢筋规格、级别及加工数量,无误后按配料单下料。 钢筋弯曲成型前,应根据配料表要求长度分别截断,通常用钢筋切断机进行。在缺乏设备时,可用断丝钳、手动液压切断。

在钢筋切断前,先在钢筋上用粉笔按配料单标注下料长度将切断位置做明显标记,切断时,切断标记对准刀刃将钢筋放入切割槽将其切断。

应将同规格钢筋根据不同长短搭配、统筹排料;一般先断长料。后断短料,一减少短头和损耗。避免用短尺量长料,防止产生累计误差,应在工作台上标出尺寸、刻度,并设置控制断料尺寸用的挡板。切断过程中如发现劈裂、缩头或严重的弯头等,必须切除,切断后钢筋断口不得有马蹄形或起弯等现象,钢筋长度偏差不得小于±10mm 4.4.4 钢筋半成品宜在加工棚内集中加工。

钢筋的弯曲成型

加工方法

钢筋的弯曲成型多用弯曲机进行。螺旋形钢筋成型,小直径可用手摇滚筒成型;较粗钢筋。可在钢筋弯曲机的工作盘上设一个型钢制成的加工圆盘,盘外直径相当于需加工螺旋筋的内径,插孔相当于弯曲机扳柱间距,使用时将钢筋一头固定,即可按一般钢筋弯曲加工方法弯成所需的螺旋形钢筋。

注意事项及质量要求

钢筋弯曲时应将个弯曲点位置划出,划线尺寸应根据不同弯曲角度和钢筋直径扣除钢筋弯曲调直值。划线应在工作台上进行,如无划线台而直接以尺度量化线时,应使用长度适当的木尺接量,以防发生差错。第一根钢筋弯曲成型后,应与配料表进行复核,复核要求后再成批加工。成型后的钢筋要求形状正确,平面上浮无凹曲。弯点处无裂缝。其尺寸允许偏差为:全长±10mm,箍筋边长±5mm,箍筋边长±5mm。

钢筋的连接接头

焊工必须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钢筋焊接前,必须根据施工条件进行试焊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