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当姓氏也是读“gǒu”。
因为读音难听,全国各地许多“苟”姓后人,向公安机关提出改姓申请。无独有偶,这样的改姓行为,早在唐朝就已经有了。
西安市考古研究院公布的一方墓志,就记录了这一过程。中华姓氏文化博大精深,而墓志的发现,则对姓氏的发展变迁,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扩展资料:
苟姓,作姓氏读轻声,圆通韵。春秋战国已有之,据2006年统计:全国苟姓人口现约有43万,约占全国人口的0.026‰。为中国第225常见姓。
约72%分布在四川、陕西、甘肃、湖北四省。其中四川省最多,约占全国苟姓人口的29%。姓氏来源:出自黄帝、舜帝的后人姓氏。
姓氏起源
西汉元帝时(前48年―前33)史游所著《急就篇》以63字为一章。第一章列举了132个姓,单姓加两字、复姓加一字成三字句,其中便有苟姓的记载:“急就奇觚与众异,罗列诸物名姓字.....苟贞夫,苗涉臧。
田细儿,谢内黄......”表明在秦汉时期苟姓已为当时常用姓氏。《急就篇》比写于北宋初年的《百家姓》早1000年,而汉时期的疆域比北宋时期的疆域大俩倍,其涵盖的姓氏更广,这就是在《百家姓》里没有苟姓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