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人比较迷信,而且比较相信没有理论依据的现象。郑武公的老婆武姜只不过因为庄公出生时是脚先出来的就嫌弃他(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连名字都取得能让你后悔出生在这个世界上。
2《春秋》: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这段话说共段叔为夺君权造反,不像个弟弟;而郑伯有想杀弟弟的意图,说他心狠手辣。现在仍然有很多人认为郑伯的行为过于毒辣。
但 我对春秋的看法实在是不敢苟同,而且这种说法实在是过于迂腐。虽然郑庄公确实有纵容自己的弟弟放错然后在时机成熟的时候一举讲他歼灭的意图,但是我认为他是被逼无奈的,这是权力斗争的规则。
郑庄公从小被他的奇葩妈妈各种冷眼相看,而他的弟弟也是各种被捧,都快上天了。郑庄公好不容易熬到长大,继承了君位(幸好他爸有点良心),终于可以雄起一把了,可是他妈还要求他把京邑这块肥地分给他弟弟共段叔,此后共段叔也是各种扩张自己的势力,最后起兵造反,郑庄公还有的选吗!!他有杀害弟弟的心,也确实是没有办法,因为在权力的斗争中,只能有一个人活下来。我怀疑编写《春秋》的人可能不太懂得权力斗争的规则。
3郑庄公真的有实力,他之所以没被他妈和他的弟弟搞死,他的实力占了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这段话讲述了庄公没把兵家险要之地封给弟弟,而把京制封给他。可见他早就预料到他弟弟会造反了!!每当我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都会感慨:在权力斗争中,防人之心不可无啊,搞不好死的就是你自己!此外,我还经常想起万历的儿子朱常洛,为宫女所生而被万历和郑贵妃各种歧视,读书都比普通老百姓的孩子晚好几年(在古代,读书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万历在3岁时读书就很NB了,十六岁的时候已经可以写出大到一尺的字,而且写的字不仅得到大臣们甚至得到了张居正的认可。)连刺杀他的人都是手持木棍的普通老百姓。好不容易继位了,终于可以雄起一把了。可是郑贵妃送给他几个美女,(是夜,连幸数人)第二天直接萎了,此后又被中医郎中(史书上很多人怀疑这个郎中是郑贵妃派来的卧底)开了泻药,从此一蹶不振。英年早逝。从这个故事中不难看出郑庄公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他的下场可能会比朱常洛还惨!!!至少朱常洛获得了满朝大臣的支持。
4在春秋时人的道德行为被视为很重要的评判标准。每当我看到郑庄公对他的弟弟扩张行为各种纵容的时候,我都会想:你干嘛不收拾他啊,这人要造反不是明显的事嘛!后来我才懂了,如果你先出手收拾自己的弟弟的话,你必定会被扣上不仁义,杀害亲兄弟的罪名;但是后出手的话,他可以为自己辩解:我是正当防卫!如此精打细算,不可不谓是政治老手啊!可是《春秋》仍讥讽他有杀害弟弟的心,我只想问一句:你是圣雄甘地吗?
5郑庄公其实是有良心的一个人。他内心是很渴望母爱的(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他逼走自己的弟弟应该算是宽心了,要知道曹丕对待曹植是往死里整,庄公仅仅是把他弟弟给逼走了。到后来他挖地道和母亲相见的结局,实在是比大团圆的结局还要令人感动。
6在古代如果想以一种比较好的方式来获取名利的话,你得对准了君主的胃口(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首先庄公没有残害自己的母亲,看出他对自己的母亲是有怜悯之心的,颖考叔正是对此做出了正确的抉择(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告诉他挖地道见母亲的办法,解决了庄公的心病,此后一路高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