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本身是有问题的。
题主应该是听力正常的人,我们中的大多数也听力正常,所以会默认「思考时脑子里有声音」这一点。
假如天生是聋子,这个人思考时脑子里是不会有声音的,会是图像,文字,色彩等其他感官解码出来的信息种类。
我们多数人思考时出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看书多的人先出现的是逻辑严谨的文字(而且是白底黑字),然后才是读这些文字的声音,而当你试图去听那个声音的时候,你可以发现那个声音若隐若现,你是抓不住它的任何特征的,它和我们看书,浏览文字时脑子里出现的声音一样。有些答主或者是说笑,或者是模糊了界限,说了这种声音的具体音色,这是不可能的,拥有具体音色的声音是我们调动记忆模拟出来的声音,和思考行为本身会出现的对思考文字进行阅读的声音无关,顶多是思考过程中会运用到的「论据」。
有没有人想过那些没有文字,没有系统语言的远古人思考时脑子里出现的是什么呢?
自然,这个问题是没有答案的,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也是会「思考」的,而且「思考」过程中脑子里一定会存在「符号」,不论是声音,图像,还是一整个事件,它们都具备一个特征:能够作为「符号」来描述或解释某个疑惑。
比如我们听到了一段轻快的音乐,受本能驱使想听到更多这种音乐(这里是重点,是“还有什么其他的音乐是这种的吗?”,是思考行为的源动力),有的人脑子里就会出现其他类似音乐的旋律,有的人脑子里就会出现其他类似的音乐的名称。哪一种更高级?名称。
第一种人为什么脑子里出现的不是名称?因为他的大脑不知道这段音乐叫什么名啊,不知道这段音乐的「概括性描述」啊,所以只能提供音乐本身,还得是一大段音乐慢慢播放的形式,而不是更简洁省事儿的“欢乐颂”之类的文字。
真正纯粹的思考,是脱离本能的思考,对这种思考有不少称呼,比如「元认知」,比如,「哲学」。
还是刚刚这个例子,源自本能的思考是「还有什么其他的音乐是这种的吗?」,脱离本能的思考就是「为什么我会想听其他的这种音乐?」,在这种思考里,大脑提供的思考场地里出现的才是几乎全部以「文字」为主体的东西,我们的脑子里才会全部都是阅读这些「文字」的声音,这些文字必然是我们的母语,是我们接触最多的,对外界信息最有概括性,可理解性与准确性的语言。我称呼它们为「意识符号」,因为文字只是我们思考所借用的工具的一种,现阶段最好用的一种,但不是未来的全部。
总结一下,那种声音和「思考」行为无关,是因为现在的我们在进行「思考」行为时,是借助于大脑的,而接受教育的现代人的大脑调动记忆中的感官信息对我们的“疑惑”提供解答时最多出现的是“文字”,“文字”本身与其发音一一对应,是独立于客观世界存在的,读音是连接客观世界与意识世界的大桥,就好像不盖章合同就无效一样,大脑只负责调动记忆提供最优解「文字」,真正「思考」的是阅读了这些「文字」的我们,「声音」是我们对这些「文字」的阅读,「我们」是「自我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