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生活>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

更新时间:2023-06-03 02:03:02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

首先本人声明一点,我没有能力对这样一本巨作做出一个合适、公正的评价,以下的内容仅代表我个人在对这本书进行了一定的学习后的一点感悟

第一:书中孟德斯鸠在开头的部分有讲到古希腊学者们对政体的划分,他们做出了许多分类。但孟德斯鸠本人相对赞同一些的柏拉图的分类是:民主制,往下到贵族制,到君主制,最后到专制。在这里我实在是感慨古希腊先哲们的智慧。实际上如今世界上的任何国家的政治体制都在这四个范围中。书中希腊先哲们针对自由这个概念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们将自由和自主区分开来。认为自由并非自由,自由是受到管控的。而自主则会带来祸患,孟德斯鸠本人也赞同这一点。

第二,孟德斯鸠在论证法律到底该严格一些还是宽松一些的时候,除了要根据每个国家的具体情况以外,还举了一个例子:中国的抢劫犯很少杀人,但是俄国的抢劫犯往往都会去杀人。这是因为中国法律中抢劫和杀人完全不是一个罪。但是俄国则都是一个死,那么造成的结果就是对于俄国的抢劫犯来说,同样都是一个死,那么为什么不灭口呢?

因此严苛的法律有时候反而会适得其反。过轻的法律无法阻止坏人作恶。但是太过严格的法律反而有可能让坏人做更大的恶。

因此实际上无论法律是宽松还是严苛,都未必会造成立法者原先所期盼的效果。如果在这里暂且把法律比喻为一个客观现象的话,那么这个法律一旦出台以后就自然会拥有自己的逻辑,而这个逻辑链条是立法者们根本所无法控制的。就事论事的话,针对俄国对抢劫的法律,或许俄国的立法者们原本希望的是这样子可以吓住想要抢劫的人,他们吓住是一些纠结于抢和不抢之间的人,但对于无论如何都要抢劫的人和无论如何都不会抢劫的人,这条法律是根本没用的,所以这样或许会造成的结果是抢劫总数变少了一点,但是受害者死亡率大幅提升。相反在中国,某种程度上,单纯的抢劫但不杀人不会被判处死罪,这反而使得那些纠结的人有了心理保障、亦或说是安慰。这样或许会让抢劫的案例变多,但受害者死亡率降低了。于是又有了一个悖论:到底是少让公民的财产损失一些,还是少让公民失去生命?

第三,孟德斯鸠讲到法律本身不可能存在最优,只会存在次优。世间别的事情也是如此。孟德斯鸠也曾表示过类似于“所有按照人所谓的理性构建出来的事务全都是不靠谱的”这样的观点。因此人是无法真正预料到未来的,所有的构造想要实现都是难度极大的,并且这构造在执行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扭曲。

人们所能做的只能是脚踏实地,摸着石头过河,而这又是典型的保守主义风格。

第四,孟德斯鸠讲到三权分立时,曾经说过,只有三种权力互相制衡,才可以稳定。而一旦有人三种权力掌握了超过两种,那么自由不复存在。但是,互相扯皮的负面影响的确在如今很多国家内出现 实际上有兴趣的话你可以去看看第二次伯罗奔尼撒战争,雅典正是因为有公民大会里那一帮无脑人士才会把原本那么好的一手牌全部打烂。

第五,孟德斯鸠在讲到“自由”这一概念的时候,引用了希腊先哲们的“自由”和“自主”区分开来的观点。赞同了自由是受到限制的自由。

在这里我想引用一下严复对于自由的翻译。中文中本身没有这个词汇。严复给出的解释是“群己权界”。说白了就是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关系,以及界限。但这个界限究竟在哪里,没有人知道。

但是孟德斯鸠的制衡观点还是很正确。

有一个老段子:克林顿来访问上海,有个小女孩问他说你是总统,就能管理所有的美国人对吗。克林顿回答道,不,应该说所有的美国人都管着我。因此实际上要想实现所谓的闵煮。就要总统和人们都要被关进笼子,双方手里都要握着对方笼子的钥匙。并且这还不够,双方都要拿着枪瞄准对方,并且随时准备射击。

最后,实际上孟德斯鸠在这本书里讲了很多法理学的东西,这实际上很棒很好理解,法理这门课就连很多法学博士都不敢说自己学明白了。不过如果你闲着没事干可以去看看张文显的法律学,写的还是相对容易看懂一些的。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