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生活>

青岛和成都-成都青岛哪个更发达 说具体点

青岛和成都-成都青岛哪个更发达 说具体点

更新时间:2023-06-22 17:14:03

青岛和成都-成都青岛哪个更发达 说具体点

青岛发展经济具有几方面明显优势:

区位及交通优势:青岛港是世界上吞吐量过亿吨的16大港口之一,港口外向度全国领先;青岛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居全国副省级城市之首;青岛以市南区为中心,形成了几个“小时经济圈”:一小时都市圈,一小时车程可辐射涵盖整个青岛所辖的七区五市;三小时服务圈,三小时可辐射至周边县、市和其他港口城市(如日照、连云港、威海等),涵盖整个山东半岛;八小时腹地圈,八小时的车程便可辐射到北京、天津、河南、河北、安徽、江苏等地。

产业基础优势:青岛经济实力雄厚,青岛是中国北方和东北亚地区的物流中心、旅游中心和制造业基地,是山东半岛的经济中心;青岛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国城市中居第11位,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居第5位,2003年全国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中青岛增长速度最快;青岛市市南区发展总部经济已经具备一定的条件和基础,并且初具规模。

人才科教资源优势:青岛人力资源密集,拥有大量优秀的海洋科技、企业管理、外经贸、金融、旅游、党政管理、专业技术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青岛的人才供应结构独具特色,海洋科技资源和人才供应在山东半岛独占鳌头。

市场环境优势:青岛的非公经济发达:据我了解,2002年,青岛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青岛具有企业家成长及经营环境优良:青岛的企业家成长环境全国领先;据山东省民营企业调查显示,民营企业认为山东省经营环境比较理想的5个城市青岛荣登榜首;青岛经济的对外开放程度较高:2003年青岛出口总额为123.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为40.1亿美元。

人居环境优势:青岛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和“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称号,基本形成了山海优美、环境整洁、功能完善、生活舒适的人居环境。而且,市南区是青岛优美人居环境的完美展现,它位于青岛沿海地区,整个区位于山海之间,依山傍水,气候温和湿润,自然环境优美,景点众多,拥有融“山、海、城”为一体的独特风貌。

品牌优势:青岛是山东半岛的城市品牌,这个城市品牌的构建得益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强大的经济实力,得益于青岛市知名企业所创下的企业品牌,青岛拥有中国名牌产品31种,中国驰名商标6个,有4家企业获得国家质量管理奖。作为青岛人流、物流的集散地和政治、文化、商贸、旅游中心,市南区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山、海、城”为一体的自然风貌,发达的商贸、金融、旅游、信息产业,旺盛的人气聚集、繁华的城市景观等成为青岛市城市品牌的典型代表。

成都经济优势明显

去年底,北京社科院总部经济研究中心出版的《中国总部经济蓝皮书》,将成都列入了“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前5强”。排名前10位的城市依次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杭州、天津、南京、青岛和武汉。

成都高新区管委会主任敬刚说:“我们参加了很多大项目的谈判。在西部地区,大项目一般都在成都、西安、重庆3个地方选择。成都高新区完全有实力与其他地区竞争。”

以英特尔选择成都为例,敬刚说:“北京、上海一些IC企业老总都惊讶,‘以前认为做IC应该在上海,怎么突然跑到成都去了?’后来他们分析的结果是,‘成都的崛起是一种市场行为,是市场的选择’。”

在敬刚看来,西部地区在某些领域并不完全处于劣势。首先是成本低,例如英特尔产品从成都出发的空运费比从上海出发还略低。成本是所有公司考虑的首要因素。其次,成都大学较多,人才比较多,且劳动力成本较低。此外,为引进英特尔这样的大项目,成都市乃至四川省都创造了极为优厚的条件。成都市成立了为英特尔公司服务的专门机构,使得英特尔的工作格外顺利和高效。例如办营业执照,在普通情况下起码得3个月时间,而英特尔只用了20天。

一些专家学者认为,成都发展总部经济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成都作为西部特大中心城市,相继获得了“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中国最佳商务城市”等称号,颇具发展总部经济的区位优势、信息资源优势、文化优势、市场环境优势。成都拥有一大批中央驻川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大型高科技企业,其人才、教育、科技资源优势,能够为总部经济的发展提供动力支撑。

宜商宜居的人气氛围也是成都发展总部经济的有利条件。成都是商业发达的千年商都,长期以来是西南地区的商贸中心。有消息称,整个西南地区的商品零售额,成都占了40%。因此,成都历来是商家必争之地,可以使跨国公司获得较多的商机。

除此之外,成都还有都江堰、青城山、草堂、武侯祠以及周边的三星堆、峨嵋山等人文和自然资源造就的丰富看点,还有美味的川菜、小吃,而长期形成的休闲气氛,正好可以与总部经济区快节奏生活造成的焦虑感形成“对冲”,从而别具吸引力。

地方官员热情高涨

4月2日,在成都平原秀美春色的衬托下,“总部经济·临空经济发展论坛”在成都双流县举行。来自北京和四川的28名知名专家、学者汇聚双流,为成都、双流发展总部经济、临空经济指点迷津。

凭借坐拥全国第五、西部最大的航空枢纽,以及连续10年蝉联四川省县级经济“十强县”榜首的经济实力,双流县响亮地提出要打造总部经济和临空经济。双流县县委书记谢瑞武在论坛上说,该县一直在积极探索区域经济的发展道路和模式,且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总部经济和临空经济作为新型的城市经济形态为双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又一个新视角。

过去工业企业集中的成都市成华区,则借助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迁出城区之机,提出建设东郊城市副中心、发展总部经济、建设物流基地的口号。除搬迁企业可以腾出在成都市区已属十分稀缺的土地资源外,成华区还拥有电子科技大学科技园,这是成华区发展总部经济的助推器。据介绍,目前进入该园区的企业已近50家,其中60%属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及技术覆盖通信、软件、IC设计、微波工程、信息处理及传输等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216项。成华区称,该区已构建起了“科研总部经济”的框架。

处于成都核心城区的青羊区和锦江区,更是加快了发展总部经济必不可少的中央商务区建设。最新的CBD规划区在过去的基础上扩大了不少,而功能完善的高标准写字楼以及与之配套的金融、商贸、休闲、娱乐等设施,也都在规划之内。

诸多条件尚待完善

对于国内不少地方官员对发展总部经济的盲目热衷,专家指出,总部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市场经济本身的规律,是市场选择的结果,而政府导向并不是最重要的。换句话说,总部经济是一种高级形态的经济,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综合性条件,包括区位、环境、人才、产业集群和产业链,以及金融、信息、咨询、法律、物业等高端服务业。

成都显然已经具备发展总部经济的较好条件。但相比北京、上海等城市,成都发展总部经济还处于初始阶段。

专家认为,打造总部经济,成都还有诸多方面亟待加强和完善。比如:城市服务功能的营造;城市投资软环境的建设;创造和维护公平竞争的环境;政府服务的质量与水平;培育与总部经济相适应的高级生产要素(高水平的科技管理人才、研发、金融、营销、会计等经济含量比较高的组织);调整有关政策,以促进总部经济和地方发展的良性互动等。在这些方面,都需要政府有所作为。正如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杨宜勇所说的那样,打造总部基地,也体现政府自身改革,是政府自主创新和政府竞争力比拼的结果。

本人在青岛上学 ,认为青岛没有描述的这么好,当然也不错。至于去成都还是青岛,你就自己做决定吧。不过,请你选择适合自己的地方。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