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生活>

虎丘剑池十大未解之谜

虎丘剑池十大未解之谜

更新时间:2023-05-11 02:05:26

虎丘剑池十大未解之谜

剑池,简单来说就是春秋时期吴王阖闾的陵墓,根据记载:“阖闾墓在虎丘山下,池广六十步,水深一丈五尺”。

而它之所以叫剑池,是因为传说吴王阖闾的陪葬品里有3000柄宝剑,其中就包括春秋时代四大刺客之一的专诸曾用过的鱼肠剑,这把宝剑曾为阖闾扫除了争夺王位路上的死敌,最终又伴随他长眠于地下。

传说就是这样,谁也不知真假,但总经不住诱惑,自从剑池建成后,很多人都来过虎丘寻找宝剑。

这阖闾的墓虽然远远没有后来秦始皇的陵墓那样宏伟、壮观,但也是既坚固又豪华。阖闾的儿子夫差为了给他亲爹修墓,动用了10万民工,历时三年才建好,据说为了保守陵墓的秘密还埋葬了不少工匠。

所以哪怕后来阖闾的儿子夫差战败,吴国被越国吞没,但一心复仇的越王勾践也没能找到仇人的坟墓来泄恨。

秦朝统一天下后,秦始皇就为了这个传说专门命人来苏州“凿山以求珍异”,可惜山挖了不少,连墓穴的门都没找着;到了三国时期东吴大帝孙权想着近水楼台先得月,也派人来过,可是最终也都无功而返。这种级别的人物都难以找到阖闾的墓,那更不用说民间的盗墓贼了。

剑池的水一直静静地在那儿流淌,深不见底,没有人敢下去。

不过到了明朝正德年间,谁也没想到的意外发生了,由于连年干旱,剑池的水居然干涸了。

这下整个苏州城都炸了锅,那可是吴王阖闾的墓啊,天底下谁都没见过。于是无数文人名士的朋友圈都被这条消息刷了屏,大家相约结伴同行,要去苏州城外去亲眼一睹这掩埋了千年的秘密。

作为虎丘的常客,一代才子唐伯虎兴冲冲和好友文徵明等人一起赶了过去,据说他们在池北一个石洞中找到一个头盖骨,于是有人猜测这里就是吴王墓,也有人说这可能是哪个不知死活的盗墓贼留下的,顺便脑补了一长串悬疑故事。

不过真相到底如何我们就不得而知了,只知道当时的苏州领导怕事情闹大,立即派人用泥土把露出来的洞穴掩盖了,后来岁月更迭,剑池又再次变得深不可测。

如今我们到了虎丘,除了头顶上那一座歪斜的宝塔外,“虎丘剑池”这四个鲜红的大字也是最醒目的了。关于这几个字的来历也有好几个版本的说法,有人说这四个字最早是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的手书,也有人说是他儿子颜頵写的。

这几个字后来都经不住岁月侵蚀,尤其是虎丘二字几乎完全剥落了,于是到了明代就有苏州的刻石名家依样画葫芦,把虎丘两个字重新勾勒刻印了出来。当然,也有人把这份功绩给了才子唐伯虎,说是他仿照颜体重写了虎丘二字,最后找人重新刻了上去。

不论这字究竟是谁写的,苏州人都从此有了“真剑池,假虎丘”的说法,流传到后来就有了挂羊头卖狗肉的意思。

在剑池“别有洞天”内的石壁上还有潇洒的“风壑云泉”、飘逸的篆文“虎丘”等字样,相传前者是大书法家米芾写的,后者则是王羲之的手墨。

新中国成立后,人们对剑池的探寻还在继续,甚至还升了级。

1955年苏州重修虎丘塔,就做了一件可以满足无数人想象的事情,把剑池的水彻底抽干,挖清了淤泥,最终在池底的崖上发现了明代苏州县令、唐伯虎以及大学士王鏊的两方石刻,倒是证实了前面我们说过的那个故事。

剑池越往北越窄,最狭窄的地方人们发现了一个人字形的洞穴,大概3米高,只能由一个人侧身进去,洞底有三块巨石打造的石板,很多人相信,这就是阖闾墓的门。

而最近一次对剑池的探寻是在2010年,当时苏州电视台还做了专门的纪录,剑池的水再次被抽干。

专家深入满是淤泥的剑池,再次摸索到的最北端的那个洞穴,那几块巨石依旧挡在那里,可惜无论怎样尝试,都无法打开它,埋藏千年的真相也许就在背后,但我们就是无法踏出这一步,不得不说,这实在令人扼腕叹息。

苏州民间还有种说法,一旦开挖剑池,山上的虎丘塔就会倒塌,还有人说,千万不要在这里合影,剑池是个墓,头顶上的虎丘塔像是随时会倒塌似的,再加上景区内还有一块被一劈为二的试剑石……怎么看怎么不吉利。

这就是未知的魅力,可以让人永远保持好奇、充满想象。我们期待有朝一日谜题的解开,也希望有些秘密可以永远流传,毕竟朦胧美才是苏州人喜欢的美。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