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星移不是康有为,改名之后的沈星移叫康卓文。
康有为(1858—1927年),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丹灶苏村人,故又被人称为“康南海”,中国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
康有为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自幼接受了传统儒学教育。光绪五年(1879年)开始接触西方文化,在目睹了国家危亡的状况后,他倾心于西学,意图借此改革中国,寻求国家富强。光绪十四年(1888年),康有为到北京应试,借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但受阻而未上达。光绪十七年(1891年),在弟子梁启超等人的邀请下,于广州设立万木草堂,收徒讲学,从此名声显著。光绪二十一年(1895)《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康有为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万言书,史称“公车上书”。
光绪二十四年(1898),康有为得到光绪帝接见,开始进行戊戌变法。之后慈禧太后发动辛酉政变,囚禁了光绪帝,捕杀维新派,康有为被迫逃往日本。在日本,康有为组织保皇会,鼓吹开明专制,设法解救光绪帝,反对革命。清政府宣布进行预备立宪时,他将保皇会改为帝国宪政会,支持君主立宪。
辛亥革命后,作为保皇党领袖,康有为反对共和制,于1917年与张勋等人发动复辟,拥立溥仪登基,但不久被讨伐而失败。康有为晚年仍忠于清朝,溥仪被冯玉祥逐出紫禁城后,他曾亲往天津探望溥仪。1927年康有为病逝于青岛,有传言说他死于食物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