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生活>

中国七大节日(中国十大节日)

中国七大节日(中国十大节日)

更新时间:2022-11-26 21:28:01

中国七大节日,中国十大节日

  • 1. 中国十大节日,中国七大节日
  • 2. 日本十大奇葩节日,日本奇葩又恶心的节日
  • 3. 元旦是中国节日还是外国节日,元旦是洋节还是中国传统节日
  • 4. 中国节日与外国节日的区别,中国过国际节日一览表
  • 5. 中国节日与西方节日的差异,中国节日和西方节日对比总结
  • 1.中国十大节日,中国七大节日

    1、除夕(腊月最后一天)。

    因常在夏历腊月二十九或三十日,故又称该日为大年三十,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民间最为重视。家家户户忙忙碌碌或清扫庭舍,迎祖宗回家过年,并以年糕、三牲奉祀。

    2、春节(正月初一)。

    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天腊、新岁,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 中国人过春节至少已有4000年以上的历史。在民间,旧时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日。在现代,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农历正月十五(上元节)新年才算结束。

    3、元宵节(正月十五)。

    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令。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4、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

    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5、清明节(阳历4月5日前后)。

    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扫墓祭祖的日子。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经历史的发展演变,清明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各地都发展出了不同习俗,而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6、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五月是仲夏,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还称“正阳节、五月节、龙舟节等。端午习俗有食粽子与赛龙舟。食粽子的习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赛龙舟在中国南方沿海一带十分盛行。

    7、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

    又名七巧节、双七、星期、女儿节等。“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早在远古时代,古人就对牛郎织女的天象有所认识。七夕节是中国传统文化节日。七夕节的妇女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礼拜七姐、陈列花果与女红(gōng)等诸多习俗。“七夕节”是世界上最早的爱情节日。是一个以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爱情为主题,以女人为主角的节日。

    8、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又称秋节、八月节、团圆节,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节日,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9、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日)。

    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 是中国传统节日,古人认为重阳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祥日子。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的习俗,庆祝重阳节一般包括登高、晒秋、赏菊等活动。

    10、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

    腊八节,俗称“腊八” 腊八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祈求丰收和吉祥。岁终之月称“腊”的含义有三: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腊者,逐疫迎春”。

    2.日本十大奇葩节日,日本奇葩又恶心的节日

    1、嘉年华。

    因赶集促成的“嘉年华”不仅日本居民结伴来赶集,更多的中国年轻人也相约前来,本来一个日本的传统节日,一夜间成了中日年轻人的集体嘉年华。

    2、苏民祭。

    日本唯一一个真正的裸体祭黑石寺苏民祭是日本三大裸祭之一,也是日本唯一一个真正的裸体祭。每年2月中旬左右,日本东北岩手县的黑石寺便打破了往常的寂静,四周灯火通明、万头攒动,为的就是要参加由22时开始通宵进行的黑石寺苏民祭。参加祭祀仪式的全是男人,称作苏民,他们会全身裸露或只穿着丁字裤,在这天以身体力行克服严寒,祈求新一年的丰盛和平,也保佑子孙平安。

    3、杀海豚节。

    海豚惨遭集体屠杀在随后的6个月中,将有2300多头海豚在一个名叫太极湾的水域遭到屠杀。海豚的鲜血几乎将湾内的海水染红。而这仅仅是开始,日本每年猎杀的海豚数量高达2万头,巨头鲸数千头。

    4、偶人节。

    未嫁女孩的祈愿平台偶人节最早源于古代日本人流放偶人的习俗。所谓流放偶人,即给烧制成的泥娃娃穿上红色纸服,连同祭品一起放在稻草筏上,让其顺水漂流而去。据说这是为让偶人把人身上的污垢脏物顺水带走,以消灾灭祸,在日本中部地区这一古老传统至今仍保留着。

    5、男根节。

    人们簇拥在一个男性生殖器形状的神社旁日本的性文化历史悠久,对男性生殖器的崇拜更是女性的追求。男根节可追溯到日本江户时代,那时男根节是日本川崎的妓女用来祈祷生意兴隆并免得疾病,而现在人们用来庆祝春天的到来,祈福健康、婚姻美满。日本神奈川县举行男根节,人们簇拥在一个男性生殖器形状的神社旁。

    6、裸体节。

    穿个兜裆布争“宝木”裸体节小小的兜裆布打开后居然有10米长,按照传统方法先在腰部横绕几圈,然后在两股间竖绕一道,兜裆布拉得特别紧,多数被系的人都疼得嗷嗷叫。有一名男子是全裸,人们相信,谁能摸到他,就会获得幸福。

    7、屁股节。

    浩大的“屁股节”只听到大街小巷里伴着“欧伊沙—欧伊沙”的叫喊声,一群一群穿着民族服装光着屁股的男人们用肩抬着约1吨重的山(像山一样的装饰物)在大街上狂跑狂喊。在人群奔跑过程中,还不时还有路边的人准备好水桶用水往跑过来的男人们身上泼水,被泼到水时喊声会更大更洪亮。这就是日本声势浩大壮观的“屁股节”了。

    8、父亲节。

    父女共浴父亲节在日本人心目中非常当一回事,甚至重于情人节。我们很多做孩子的始终羞于对父亲说声“我爱你”,而日本子女在父亲节那天,大多会和父亲团聚,而作为父亲的贴身棉袄的女儿,不管已经出嫁和未出嫁的,都会为父亲做好三件事。 首先写一封挚爱的信,在父亲跟前朗读。感谢父亲一生的幸劳。给父亲做的第二件事也许让我们无法接受,那就是女儿陪爹一起洗澡。

    9、脐眼节。

    将肚皮当做脸蛋日本涩川市的肚脐眼节在该国相当有名,因为涩川地处日本的中央,大约肚脐的位置,所以被叫做“肚脐祭”。参加这个表演的男女老少,都要把肚皮露出来,将整个肚子当作脸孔,上面再戴一顶大斗笠;这样远远的望过去,就好像是一张大脸在跳舞。

    10、成人节。

    穿着传统服装拜神拜祖宗。日本政府1999年底宣布从2000年开始,把成人节的日期改为每年1月第二周的星期一为成人节。节日表示他们从今天开始已成为成年人,以后必须独立生活、担负起社会责任和义务

    3.元旦是中国节日还是外国节日,元旦是洋节还是中国传统节日

    1、元旦,非中国传统节日,中国传统的元旦是指正月初一。

    2、世界节日元旦节即公历的1月1日,是世界多数国家通称的“新年”。元旦,元,谓“始”,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谓“日”;“元旦”意即“初始之日”。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

    3、中国历史上的“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中国历史上的“元旦”指的是“正月一日”,“正月”的计算方法,在汉武帝时期以前是很不统一的,历代的元旦日期并不一致。从汉武帝起,规定阴历一月为“正月”,把一月的第一天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4、辛亥革命后,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因此“元旦”在中国也被称为“阳历年”、“新历年”或“公历年”。

    4.中国节日与外国节日的区别,中国过国际节日一览表

    1、中国的传统节日一般都有特定的内容,比如春节、中秋、端午节等,过节时也都有一定的安排,像春节,要一家人吃团圆饭,还要走亲访友,久而久之有的已变成一种固定的应酬,不管喜欢不喜欢都要做,甚至许多的内容带有了更为复杂的背景。高兴之外并不轻松。

    2、外国节日,即使是传统的也只不过是家人团聚,而现在被商业开发后,基本上就是轻松消费、热闹玩耍。到了中国,由于并不受到年长者的重视,年轻人自由自在,三五成群、邀朋呼友,想怎么过就怎么过。加之商家的炒作,自然是深受年轻人的喜爱。

    3、从消费和娱乐的角度看,多一个节日对于中国人来说是好事。既可以促进消费,拉动内需,又能让百姓感受到异域的文化,多一个娱乐消遣的机会。

    引进一些外来的节日文化,可以丰富的生活,带来欢乐,能多些人们相互间沟通感情、增进友谊的机会。

    4、各大商场里已经充满了节日气氛,五花八门的小礼品很吸引人的眼球,新鲜、刺激、有趣应该是年轻人爱过洋节的主要原因之一吧。其实不管洋节土节,都包含有家人团聚、祝福平安等吉祥的意思,所以除了我们的传统节日,一年中再多一些洋节,不是多一份快乐吗,只可惜,内地不像香港,过洋节不放假。

    5、中华民族的文化是经过几千年漫长岁月延续下来的,很难说哪些是原始的文化、原始的节日,就像没有理由排斥国外先进的技术、文明,拒绝学习外民族语言一样。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多一些节日没有什么不好。

    圣诞节只是诸多“洋节日”在中国的一个缩影。近些年,情人节、愚人节、感恩节等众多的“洋节日”在中国都市大行其道,但这些西方节日原有的意义已被中国的年轻人曲解,变成了“疯狂聚会”、“狂欢的盛宴”。

    5.中国节日与西方节日的差异,中国节日和西方节日对比总结

    1、其实中国人以往比较恋家,过的节日也是恋家的节日,节日思亲想家的感情爬上心头。但这种传统的节日既不符合奔放、豪迈的时代,也不符合男寻女觅、合欢聚会的良宵。

    2、中国的春节纯粹是家人的年年聚会的节日,最多访访亲朋好友。元宵节还有“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情人相聚的情调,但笼罩在新年后没出门的氛围中,只适合于青梅竹马的家乡情人的时候,但对于浪荡于在外有着外头情恋的开放的人们可有点望洋兴叹。端午节置身于对死亡的英魂的悼念及崇拜更不适合小情侣的情调,重阳节登高踏秋显得孤独流浪的样子,也不符合小情侣的情调,即使符合,也只是像七夕夜那样两两相依躲避在无人的角落来一段海誓山盟而已,只是独乐乐而已,总之中国的节日是恋家的、内敛的节日。

    3、但西方的有些节日可不一样,尤其情人节及平安夜,在这些平凡而快乐的节日里,小情侣可大胆的双双出门、大方的狂逛商店、狂购两人所爱的东西;这时街上许多人都是这样的,熟人相见相对而视一笑后又引着自己的心上人继续自己的前程;这时没有孤独,孤独的人是不会出门的,孤独的人出门反而显得很不合适。这时成双成对的一排排的行走聚会完全构成了群乐乐的局面。总而言之西方的节日充满着奔放与对感情的大胆表白,是开放的、追求的节日。

    4、再者随着对西方文化的学习,尤其英语等外文的学习后,青年人对西方节日有新鲜感、同时对爱情有新鲜感,这时新鲜感的配合形成了新鲜的外在环境;这时情人节、狂欢节、平安夜就达到了澎湃的高潮:广场上形成了人山人海的局面,在这儿人人是主角人人演着自己的喜剧。但中国传统的节日就不一样:在春节里有家人、有祖宗、有神庙等,这时家里的长辈是主角,可要给他们磕头了,自己只是一般的配角而已,在元宵节、重阳节或其他的节日里快乐的活动是看看人们自娱自乐的喜剧演出而已,这时许多人只是观众而已。

    5、传统的节日的源头就是庙会,所谓庙会是古中国祭神祭祖的追祖思源的活动、对神的膜拜。

    6、西方的节日源头就是亚当夏娃的传说,期间渗透着爱情,渗透着浪漫。像平安夜对新的生命----圣婴的向往。自己完全与神一样在神的节日里人神结合、自己就是神、自己可以干神们干过的所有事情。

    7、面对西方的节日中国的节日显得有点拘束,尤其对于自己的有的事情在中国传统的节日与其他家人相聚时肯定会有所交代,交代后由于代沟、意识的差别,可能会有“日出、雷雨”中痛苦的矛盾剧情。这时中国传统的节日不但内敛,还有排外甚至反对新事物的意识。这时西方的节日在神的面前,人人平等,有接纳自己新识;神都接纳了新事物,都接纳了自己的追求,更何况他人。这就是西方的节日是开放的,有对新事物追求的鼓动与环境条件。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