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生活>

2025襄阳规划图(襄阳市区人口)

2025襄阳规划图(襄阳市区人口)

更新时间:2022-11-11 09:08:01

2025襄阳规划图,襄阳市区人口

  • 1. 襄阳市区人口,2025襄阳规划图
  • 2. 襄阳美食攻略,襄阳十大特色美食
  • 3. 襄阳小吃,襄阳一日游必去5处
  • 4. 襄阳历史简介,襄阳历史典故
  • 5. 襄阳特产,襄阳能带走的特产零食
  • 1.襄阳市区人口,2025襄阳规划图

    1、截至2017年底,襄阳市常住人口565.4万人(指常住该市半年以上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9.7%。人口出生率为11.91‰;死亡率为4.4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44‰。

    2、襄阳市属散居少数民族地区,有40个少数民族成分,分别是回族、满族、土家族、蒙古族、苗族、壮族、藏族、维吾尔族、彝族、羌族、布依族、朝鲜族、侗族、瑶族、白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僳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仡佬族、锡伯族、拉祜族、景颇族、克尔克孜族、达翰尔族、仫佬族、撒拉族、塔吉克族、怒族、俄罗斯族、京族、独龙族、门巴族。

    2.襄阳美食攻略,襄阳十大特色美食

    1、玫瑰圆大酒店:襄樊市三信实业有限公司玫瑰圆大酒店隶属于襄樊长途电信传输局,始建于一九九三年四月,拥有一千多平方米的营业面积,经营范围有餐厅、客房,同时可接待宴会包席30多席,餐厅的装饰古朴、典雅,其中的特色小吃“玫瑰圆”一直经久不衰。玫瑰园酒店有高级烹调师3名,中级烹调师4名,面点师2名。特色菜肴:玫瑰圆、鸡蛋灌饼、清水芝麻鱼、花仁焖猪手、荔枝瓦块鱼、玫瑰蹄膀、虎皮蛋烧牛筋等。

    2、襄阳饭店:地处襄阳古城东街。经营鄂、川菜,承办各种规模的酒宴,共设餐位450多个。饭店特色菜肴:江湖鲫鱼、道观鸡、夫妻肺片、干烹凤翅、鸽蛋烘蹄。

    3、丁氏黄酒文化快餐店:座落于襄城新鼓楼东门对面的丁氏黄酒文化快餐店,是以襄樊传统饮食文化——黄酒为主题而建立的文化快餐。该店又以在襄樊最负盛名的丁家黄酒为核心,配以典雅、别致,而又充满文化氛围的装修,内设快餐、功夫茶座、烧烤酒吧及宴席厅,一次性可容纳300余人的消费,是您最理想的休闲商务饮食去处。

    4、阳光花园大酒店:位于襄樊市区繁华地段,在襄樊火车站与汽车站之间。该酒店装修高档、典雅、服务一流,可供400人同时就餐,提供各式中餐、早晚菜、美味佳肴,特聘中国湖北特级名厨,具色、香、味、形每周一换的特色菜肴。特色佳肴:乾隆金鸡、牛杂火锅、黄瓜炖泥鳅、蛋酥鱼饺、香菜丸子、油条炒肉丝。

    3.襄阳小吃,襄阳一日游必去5处

    1、襄阳豆腐面。襄阳豆腐面是襄阳市的特色小吃之一。襄阳豆腐面的臊子比较讲究,里面有二十多种作料。金灿灿的油炸豆腐,配上豆芽,侵在香浓的大骨汤里,真是让人闻香止步。因其一辣二麻三鲜,味道可口,回味悠长,丽食不厌的特点,成为襄阳人最喜欢的早餐之一,固有“三天不吃牛油面,口中无味食大减。”美称。吃豆腐面时,再喝一碗襄阳特色黄酒,惬意而舒服。

    2、襄阳牛油面。一张海碗,四周金黄色癿牛油汤上,漂着片片葱花;中间癿小岛,或深红色牛肉,或暗灰色牛肥肠牛蹄筋。拿筷子一翻,丝丝缕缕的面条,盘根交错的豆芽,真叫有食有汤,有饭有菜,再加上飘起来的香气,哪里禁得住,早就垂涎欲滴了。

    3、襄阳缠蹄。襄阳缠蹄是襄阳的特色小吃。襄阳缠蹄是传统的佳肴。将猪蹄肉用多种香料腌渍数天。后用细麻绳缠紧在通风处吹晾,数日后即可取下煮熟食之。此菜多用于冷盘拼盘,色泽红亮,肉质清香,佐以姜丝米醋,余味幽长,是下酒的好菜。

    4、宜城盘鳝。宜城盘鳝是宜城的小吃,此菜肉嫩味鲜,食之香酥可口,将不能动刀剖肚的笔杆鳝(就是象毛笔杆粗细的鳝鱼放入烧热的铁锅内让它自蹦身亡,除去粘液后,用清水洗净,再入锅放上麻油,微火反复煎之,待鳝鱼由硬变软成卷曲时,放入盐、花椒、姜、蒜、红辣椒丝及麻辣酱等调料,干扁成焦黄色,熟至香气扑鼻,盛盘食之。

    5、宜城大虾。宜城大虾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风味小吃,宜城大虾具有很强的季节性,从入夏开始,到入秋结束。宜城大虾个大肉多,鲜嫩爽口,吃起来一麻二辣三香,吃法可分卤、炒、煮,最好吃的还是卤虾,即:将洗净的大虾干炒,然后放入胡椒、花椒、辣椒、酱油等各种佐料,猛火卤煮。

    6、宜城松花皮蛋。宜城松花皮蛋是省襄阳宜城的特产。宜城市松花蛋色泽晶莹、清香可口、咸以适宜,松花点缀、回味绵长。宜城松花皮蛋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4.襄阳历史简介,襄阳历史典故

    1、襄阳最早的文化遗存主要集中在汉水北岸,包括军营坡、龚家洲、金鸡嘴、山湾等旧石器时代遗址。器物制作方法多采取直接单面打击,制作特点与陕西“蓝田人”、山西“丁村人”使用的同类器相似。遗址时代约为距今10万年左右的旧石器时代中期或偏晚阶段。

    2、至少在距今10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襄阳先民开始尝试磨制石器,制造工具,渔猎采集,刀耕火种。经调查,襄阳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点达180余处,它们基本沿汉水及其支流两岸较为密集地分布,尤其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逐步在汉水中游北岸的南襄盆地西南部、西岸的襄宜平原和东岸的随枣走廊形成了相对集中的较大规模聚落群,在山体较大的鄂西山地边缘也有少量分布。

    夏分天下为九州,今境分属荆、豫二州之域。

    3、商周时期,今境封国林立。如邓国、鄾国、鄀国、谷国、罗国、邔国、阴国、唐国、卢国、樊国、楚国等。

    4、春秋时期,楚国强盛,先后灭掉诸国,今境全属于楚,遂置北津戍。(今境指现今地级襄阳市的管辖范围,下同)

    5、战国争霸,楚不敌秦。前223年,秦灭楚,今境入秦。秦置郡县,今境分属南郡、南阳郡。南郡治江陵,领六县,其中邔、鄀、鄢为今境宜城市;南阳郡治宛,领十四县,其中邓、筑阳、山都、酂等县属今境。

    6、西汉今境依然分属南郡、南阳郡,而两郡则同隶荆州刺史部。今境共置十二县,南郡有襄阳、宜城、中庐、邔、鄀;南阳郡有邓、山都、阴、酂、筑阳、蔡阳、舂陵等。约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建襄阳城,置襄阳县,以县治位于襄水(今南渠)之阳而得名。

    7、东汉,除舂陵改为章陵、析蔡阳置襄乡县外,基本沿袭西汉。

    王莽时(8~23年)襄阳曾一度改称“相阳”。

    8、东汉光武帝时恢复原名。至献帝初平元年(190年),荆州刺史刘表徙治襄阳,襄阳遂成为南郡、南阳郡、江夏郡、武陵郡、长沙郡、零陵郡、桂阳郡、章陵郡等八郡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取荆州,今境分属南阳郡、襄阳郡、南乡郡。南阳郡有邓、章陵、襄乡、蔡阳等县;襄阳郡有襄阳、宜城、中庐、邔、山都、鄀等县;南乡郡有酂、阴、筑阳等县。

    9、三国时,今境属魏,分隶南阳、襄阳、南乡、义阳、新城五郡。襄阳郡、南乡郡领县同东汉。南阳郡领邓、蔡阳二县。义阳郡乃章陵改置,领安昌县(亦为章陵改称)、平林县(为析随县新置)。

    10、西晋时期,今境分属襄阳、顺阳、新城、义阳诸郡。襄阳郡所领襄阳、宜城、中庐、临沮、邔、山都、上黄七县。顺阳所领酂、筑阳、阴县。新城所领沶乡。义阳所领邓、蔡阳、安昌。

    11、东晋郡县大致沿袭西晋。“永嘉之乱,三辅豪族,流于樊沔,侨居汉水之侧。立雍州,因人所思以安百姓也”。永和九年(353年)或宁康二年(374年),于襄阳县侨置雍州,领京兆、扶风、始平、广平、河南、北河南六郡。加上成帝时所立之义城郡,共为七郡皆统于襄阳。襄阳又曾兼为梁州、司州治,故云“一郡治所,三州寄焉”。

    12、南朝宋元嘉二十六年(449年),割荆州之襄阳、南阳、新野、顺阳、随置雍州,治襄阳县。有襄阳郡(领县襄阳、中庐、邔)、京兆郡(领县邓城、杜、新丰)、扶风郡(领县筑阳、汛阳)、河南郡(领县蔡阳、襄乡)、广平郡(领县阴)、义成郡(领县义城、万年)、冯翊郡(领县鄀)、始平郡(领县酂)、华山郡(领县华山、蓝田、上黄)等。此外,梁州新城郡之沶乡(今保康境)亦在今境。齐、梁郡县设置混乱,今境基本仍属雍州、梁州。梁朝时萧詧以襄阳降西魏(554年)。

    13、西魏恭帝得襄阳,置襄州总管府,领襄阳、河南、山都等十三郡。今襄城区境有襄阳县、中庐县、义安县。今宜城市境有邔县、鄢、率道、汉南、武泉县。今南漳境有上黄、开南、穰、归仁等县。今老河口境有酂、阴城、阴、顺阳、安山、龙泉、湖里、白亭等县。今谷城境有筑阳、义成等县。今樊城区境有樊城、安养、山都等县。今保康境有大洪县。得蔡阳,置蔡州。领蔡阳、千金二郡。今枣阳境有蔡阳、双泉、瀴源等县。今襄州区境,无考。

    14、隋开皇三年(583年)罢郡,以州统县。大业三年(607年)改州为郡,以郡统县。今境分属襄阳、舂陵、房陵、南阳四郡。襄阳郡领襄阳、安养、常平、谷城、上洪、率道、汉南、鄀、阴城、义清、南漳等县。舂陵郡领枣阳、舂陵、清潭、蔡阳等县。房陵郡之永清县(保康西境),南阳郡之顺阳县(老河口境东北)。

    15、唐贞观元年(627年)分天下为十道,今境属山南道。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又分为十五道,今境属山南东道。襄州襄阳郡领七县:襄阳、邓城、谷城、义清、南漳、宜城、乐乡。州治、道治于襄阳县。今境之枣阳市属随州汉东郡枣阳县、唐城县。今境之保康县属房州房陵郡永清县。

    五代政区大致沿袭唐制。

    16、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分全国为十五路。京西路治河南府(今河南洛阳),辖十六州,其中襄州领有襄阳、邓城、谷城、宜城、中庐、南漳六县。今境枣阳属随州,老河口属光化军。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十五路分为二十三路。京西路分为京西南路(治襄阳)、京西北路(治河南府)。南路辖(金州、均州、邓州、唐州、随州、郢州、襄州、房州)八州。襄州领县不变,省光化军,乾德县改为光化县隶属襄州。今枣阳市境属随州枣阳县。元祐初,复置光化军,光化县复名乾德县为军治。宣和元年(1119年),襄州升为襄阳府。绍兴五年(1135年),“省邓城(县),入襄阳”,襄阳县辖境遂扩展至汉水以北,仍属襄阳府。

    17、元代襄阳路,属河南江北行省。至元十一年(1274年)升襄阳散府为襄阳路总管府。领襄阳、邓城(后省入襄阳)、宜城、谷城、南漳五县。十九年(1282年)割南阳府之光化、枣阳二县来属。

    18、明代,洪武初年今境属湖广行中书省襄阳府,洪武九年(1376年),属湖广承宣布政使司襄阳府。襄阳府辖七州县,今境有襄阳、南漳、宜城、谷城、光化、枣阳六县,今保康县隶属郧阳府。

    19、清代今境初属湖广布政司,康熙三年(1664年)属湖北布政司,今境之县与明代相同。

    20、1912年废襄阳府,今境共置8县(均州与保康县隶属互换)。初属安襄郧荆道,后改属鄂北道。1914年设襄阳道,治襄阳,领20县,其中今境有襄阳、枣阳、南漳、宜城、谷城、光化、保康七县。

    21、1949年组建襄樊市,隶属桐柏行署第三专署。1950年5月,襄樊市隶属襄阳专署。次年6月,襄阳行政区专员公署改称湖北省人民政府襄阳区专员公署。1979年,襄樊市升格为省辖市。

    22、1983年8月19日,国务院[1983]164号函批准撤销襄阳地区,其行政区域并入襄樊市。

    23、2001年8月31日,撤销襄阳县,设立襄樊市襄阳区。将原襄阳县的张湾镇、东津镇、双沟镇、张家集镇、峪山镇、黄龙镇、程河镇、朱集镇、古驿镇、伙牌镇、黄集镇、石桥镇、龙王镇和襄樊市樊城区的米庄镇划归襄阳区管辖。

    24、2010年12月9日,据鄂政函[2010]366号《省人民政府关于襄樊市更名的通知》,襄樊市正式更名为襄阳市,襄阳区正式更名为襄州区。至此,襄阳市所辖政区为:南漳县、谷城县、保康县;宜城市、枣阳市、老河口市;襄城区、樊城区、襄州区;襄阳高新技术开发区、鱼梁洲经济开发区、襄阳经济开发区(东津新区)。

    5.襄阳特产,襄阳能带走的特产零食

    1、襄阳大头菜。我国四大名腌菜之一的襄阳大头菜,据《中国风物志》记载,为诸葛亮隐居襄阳隆中时所创,民间素有诸葛菜、孔明菜之美称。

    2、襄麦冬。襄麦冬,湖北省襄樊市特产,是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为百合科山麦冬属植物的湖北麦冬,是襄阳特有品种,襄樊市欧庙镇被誉为中国麦冬之乡,并位居中国三大麦冬产地之首,单产高于川、杭麦冬,品质优,具有“白、干、净、匀、大”的特点。

    3、四井岗油桃。四井岗在枣阳市平林镇,这里是鄂西北最大的“油桃之乡”北枣阳四井岗油桃基地,位于湖北省枣阳市平林镇四井岗油桃基地驻地。地处随州、钟祥、宜城、枣阳四市交界。占地面积达万余亩,油桃年产量2500万公斤。

    4、流水西瓜。湖北省襄樊地区宜城市流水镇,是全国闻名的西瓜基地。有全国西瓜第一乡之美誉。因流水西瓜外形好、口感好,质量优,先后被省西甜瓜协会授予“优质西瓜”称号,流水镇被授予“湖北西瓜第一镇”的荣誉称号,“流水”牌西瓜商标被评为湖北省著名商标,多次入选全国农博会。

    5、南漳黑木耳。南漳地处湖北省西北部,东与襄樊古隆中相接,南与大三峡贯通,西与神龙架毗邻,北与武当山相望,土特产品十分丰富,尤其是蚕丝、木耳、银杏在明清时期就享誉海内外。黑木耳是南漳的一大特产,常年产量1000吨以上,产品供不应求。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