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湿热和湿寒的区别,寒湿和湿热对照表图
1、看全身症状:湿热体质全身粘滞不爽,手脚出汗,体味较大,怕热等;寒湿体质则为肢体沉重,头重胀闷,早晨起床时痰多、易浮肿,出汗多为粘汗,胸闷腹胀,冬天怕冷,手脚冰凉等。
2、看面部特征:湿热体质者面部易出油,易生粉刺、痤疮、青春痘;寒湿体质者面部易出油,面色晦暗、苍白,眼睑易浮肿。
3、看体型:湿热体质体型有胖有瘦;寒湿体质体型以胖人居多。
4、看性格特征:湿热体质者性情急躁易怒,寒湿体质者性情多温和沉闷。
5、闻口味:湿热体质者常会有口苦、口干、口臭等症状;寒湿体质者则有口黏发甜,食欲不振等表现。
6、看舌头和舌苔:湿热体质者舌质偏红,舌苔多偏黄或黄腻,舌体偏瘦,齿痕不明显;寒湿体质者舌质偏淡,舌苔厚,多偏白、滑腻,舌体胖大有齿痕。
7、看小便:湿热体质者尿色偏黄,寒湿体质者小便清长,尿色偏白或无色。
8、看出汗情况:湿热体质者经常容易出汗,体味大;寒湿体质者不容易出汗,也没有体味。
9、看白带(女性):湿热体质者白带有异味、偏黄,质地粘稠;寒湿体质者白带清稀,多无异味。
10、看大便:湿热体质者大便粘滞不爽,或干结;寒湿体质者大便溏泻,不成形。
11、看饮食:湿热体质者喜冷饮,食物偏凉;寒湿体质者喜热饮,进食生冷后常有不适。
2.茯苓去湿热还是湿寒,茯苓祛湿热还是祛寒湿
1、茯苓是偏中性的既可以去湿热也可以去湿寒。去湿热可以配合清热的药材,去湿寒可以配合温阳的药材。可以和党参、白术、山药等一起使用用来治疗脾虚泄泻,或者和木通、泽泻、猪苓等一起用来治疗身体水肿,具体还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使用。
2、切记服用茯苓时要禁止打搭配酸性物质。不要吃辛辣油腻生冷性的食物,否则会削弱其药效。
3.脾胃湿热和脾胃虚寒的区别,怎么判断脾胃虚寒还是脾胃湿热
1、脾胃湿热 。亦称中焦湿热。多由感湿邪或饮食不节、过食肥甘,酿成湿热,内蕴脾胃所致。症见脘腹痞满、体倦身重、大便溏泄、身热口苦、渴不多饮、尿少而黄,甚至面目皮肤发黄如橘子色,舌苔黄腻,脉濡数。
2、脾胃虚寒: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冷痛不适,喜温膏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或食冷或受凉后疼痛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食少,神疲乏力,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
4.夏季排湿寒的最佳方法,怎样排湿寒的最快最有效方法
1、吃一些温热性质的蔬菜水果,如玫瑰花茶、生姜、葱、蒜(视力不好的不要吃蒜)等,少吃冰凉寒性的食物,如荷叶粉、冰沙等。
2、也可以吃辣,富含多种人体所必须的微量元素,具有强心、促进血液循环、利尿和帮助消化的作用,所含的生物碱能促进胃液的分泌而助消化,对正常人的胃排空无增强或减弱作用,但至肠道则使其蠕动亢进而通便,微量元素疏通循环系统,帮助排出体内湿毒!生物碱促进肠胃蠕动排便,帮助人体排除宿便、排除毒素。
3、湿气重还可以多做运动,慢性有氧运动,如游泳、瑜伽、慢跑、肌群训练等都是不错的选择,每天运动后出出汗,是个很不错的方式。
5.三伏天祛湿寒的好处,三伏天祛湿气的最佳方法
1、三伏天祛湿寒可以补充体内的阳气。中医讲究冬病夏治,对于冬天落下的病根,比如说老寒腿,体内寒气较重等下就可以在三伏天儿进行改善,通过以热驱寒的方式,将体内的湿寒之气逼出体外,大家在祛湿排寒的时候,不妨用晒背的方式,因为很多体内寒气较重的人都会感觉腰酸背痛,还有肩膀一有点凉气,就觉得非常酸疼,而且这几个部位也是寒气比较集中的地方,你就可以在三伏天里在阳光下晒一下自己的后背,这样也能起到去除体内寒气的作用,而且还能缓解腰酸背痛的症状。
2、因为人体的背部存在一条督脉,经常晒太阳就可以将体内的寒气驱出体外,然后增加体内的血液循环,让动脉变得更加通畅,其次在三伏天晒被也是相当于给背部做了一次艾灸,在设备的过程中体内的寒气在慢慢排出体外而阳气也会慢慢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