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生活>

养不教父之过正确意思(养不教父之过三字经)

养不教父之过正确意思(养不教父之过三字经)

更新时间:2022-05-23 09:11:08
原文: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译文:

仅仅是生养儿女,却不对他们进行教育,是父亲的过错。

只是对孩子进行教育,但却不严格,就是老师的失职了。

解读:

这两句主要告诉人们,教育不是单方面的,而应该是家庭和学校教育的结合。

家庭,是孩子人生的起点,这个起点,决定了孩子未来的道路。《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

而孩子的教育之本更在家。千百年来,我国关于家教的专著就有120多部,比如说: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宋代朱熹《家训》、晚清曾国藩《家书》等等。

这些家训都是教孩子做人的道理,即在学习技能之前,首先重要的是学会做人。唯有明白做人的道理,才能打好根基,路才会走得长远。

立志

曾国藩《家书》曰:“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问收获,但问耕耘。”这在今天,仍然具有正面的教育意义。

少年立志,人生便有了方向,而读书也再不是漫无目的。因为有了未来想要达成的目标,学习也变得有了动力。

现代教育中,我们总有一些急功近利,而忘记了教育的根本是立志。很多孩子并不清楚将来想要做什么,这一点似乎被教育遗忘了。

很多孩子,可能直到填报高考志愿时,都未能好好考虑未来。这样的教育,岂不是本末倒置?

立德

朱熹《家训》曰:“有德者虽年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虽年高于我,我必远之。”朱熹重视道德修身如同“衣服之于身体,饮食之于口腹,不可一日无也,不可不慎哉!”

一个人的德行,是深受家庭影响的。所以,要想让孩子拥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父母的示范作用不容忽视。这点,古人就已经非常重视了。

春秋末年的鲁国人曾子就做到了这一点。有一天,曾子的妻子准备去赶集,孩子哭喊着想要和母亲一同去。于是母亲就哄骗孩子说,只要在家里等着,回来就杀猪给他吃。于是,孩子信以为真,高兴的在家里等母亲回来。

好不容易将母亲等了回来,满以为可以吃上香喷喷的猪肉。可是,孩子和母亲提起此事后,母亲却不以为然的告诉他,这是骗他的。孩子一听不让了,“哇”的一声哭了起来。

曾子闻声而来,问清缘由后,二话不说,转身就回到屋里拿起刀具准备杀猪。妻子见状连忙阻拦,而曾子则严肃地说道:“你不是答应过孩子要杀猪给他吃的,既然答应了就应该做到。”妻子说道:“我只不过是骗骗孩子。”曾子对妻子说:“对孩子就更应该说到做到了,大人都说话不算数,以后又有什么资格教育孩子呢?”

曾子用实际行动告诉孩子什么是言而有信。对于孩子来说,接触最多的是父母,父母的一言一行便是孩子学习的榜样。

相较于家教来说,老师对于孩子的成长也是非常重要的。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则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可见,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业务知识,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有好的品德修养。生活中,我们往往发现,对于自己喜欢的人,我们更愿意去听他说的话。与此同理,一位值得学生尊敬的老师,学生则更愿意听其言。

有了过硬的业务知识和良好的品德修养,教师还需要对学生严格要求。反之,则是怠惰,是误人子弟。

可见古人对于教师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可以说,能够成为老师,并不是随便考一个资格证就可以胜任的。

一个人的成长是如此的艰难,正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在最初的人生起点,成年人的一言一行将会影响到一个新的生命。所以,作为父母、作为老师,责任是重大的。我们每一个举动,都会产生蝴蝶效应,不断的传递。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既为父母、既为师,自当铭记在心。

,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