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讲清楚风险辨识
什么是风险辨识?
风险辨识是指针对不同风险种类及特点,识别其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分析可能产生的直接后果以及次生、衍生后果。也可以简单理解为“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首先说清楚,风险辨识是风险管控的一个步骤,也是前提。这里将风险分级管控分为风险辨识、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为风险分级管控的流程,有的文章将风险分析当做风险辨识,也有的将风险分析直接当做风险管控,有的将风险辨识和风险评估混在一起讲解,还有的将风险分级管控叫做风险评价等等,五花八门,叫法各异,弄得很多人搞不清楚到底是什么。2019年国家能源局在修订《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2019年9月1日起施行)时,将原第十条第一款、第二款中的“事故风险评估”修改为“事故风险辨识、评估”,增加了风险辨识,将其列入风险管理的一个步骤。
风险辨识的目的是为后续确定风险等级,制定防范措施提供基础和依据。
风险辨识有哪些方法?
1.按GB/T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进行辨识,从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系统性辨识。这种方法与工作危害分析法 (JHA)不谋而合,工作危害分析法是一种定性的风险分析辨识方法, 它是基于作业活动的一种风险辨识技术, 用来进行人的不安全行为、 物的不安全状态、 环境的不安全因素以及管理缺陷等的有效识别。即先把整个作业活动 (任务)划分成多个工作步骤,将作业步骤中的危险源找出来,并判断其在现有安全控制措施条件下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及其后果。若现有安全控制措施不能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应制定新的安全控制措施以保证安全生产;危险性仍然较大时,还应将其列为重点对象加强管控,必要时还应制定应急处置措施加以保障,从而将风险降低至可以接受的水平。这种方法比较适合施工生产安全风险辨识。针对这种风险辨识方法,单独进行讲解。
2.安全检查表分析法 (SCL)
安全检查表法是一种定性的风险分析辨识方法, 它是将一系列项目列出检查表进行分析,以确定系统、 场所的状态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通过检查发现系统中存在的风险,提出改进措施的一种方法。 安全检查表的编制主要是依据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①国家、地方的相关安全法规、规定、规程、规范和标准,行业、企业的规章制度、标准及企业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②国内外行业、企业事故统计案例,经验教训。
③行业及企业安全生产的经验, 特别是本企业安全生产的实践经验, 引发事故的各种潜在不安全因素及成功杜绝或减少事故发生的成功经验。
④系统安全分析的结果, 如采用事故树分析方法找出的不安全因素, 或作为防止事故控制点源列入检查表。
通常设备设施安全风险辨识一般采用安全检查表法。具体操作方法单独介绍。
3.按照GB 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进行辨识: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化学性爆炸;物理性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
4.经验案例类比法。根据国内外同行业或相关行业事故案例及现场熟练工作人员的经验进行辨识。对新设备、新员工、新工艺以及新系统首次投运的风险辨识还要结合工种人员熟练程度以及环境因素影响,对于容易误操作、装置性违章、缺乏有效监管的区域应提高风险级别。
风险辨识注意事项
1.全覆盖的原则
风险辨识应坚持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全面系统地分析各种风险事件存在和可能发生的概率以及损失的严重程度,风险因素及因风险的出现而导致的其他问题。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其后果的严重程度,直接影响风险控制策略和管理效果。因此,必须全面了解各种风险的存在和发生及其将引起的后果的详细情况,以便及时而清楚地为决策者提供比较完备的决策信息。
2.动静态结合的辨识原则
风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中包括不同类型、不同性质、不同损失程度的各种风险,运用某一种独立的分析方法难以对全部风险的辨识,建议综合使用多种分析方法,采用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持续开展辨识活动,随时调整风险判别方法和评价边界条件。
3.实事求是的原则
风险辨识的目的在于为风险评估提供前提和决策依据,以保证控制风险的在可接受程度或最大限度减少风险损失,因此,积极运用现有的人力资源、工器具、科技手段、计算方法以及规范性技术标准等开展辨识,在辨识过程中避免无中生有、无限延伸、无边界条件等莫须有的恐惧人为夸大危害程度,以保证辨识工作的顺利开展。
4. 创新技术应用的原则
风险辨识一定要建立在严谨的科学基础之上。风险的识别和量化定性要以严格技术手段作为分析工具,在充分利用新技术、大数据、新算法等先进工具,全面收集信息的基础上,进行统计分析和计算,以取得科学合理的分析结果。
最好说一点,一般风险辨识与风险评估同时进行,在一个表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