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遗传和行连锁
名词解释
相引相(相引组):如果甲乙两个显性性状联系在一起遗传,而甲乙两个隐形性状联系在一起遗传地杂交组合,称为相引相(相引组)
相斥相(相斥组):如果甲显性性状和乙隐形性状联系在一起遗传,而乙显性性状和甲隐形性状联系在一起遗传地杂交组合,称为相斥相(相斥组)
连锁遗传现象:杂交试验中,原来为同一亲本所具有的两个性状在F2中不符合独立分配规律,而常有连在一起遗传的倾向,这种现象叫做连锁(linkage)遗传现象。
完全连锁:在同一同源染色体的两个非等位基因之间不发生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地交换,则这两个非等位基因总是联系在一起而遗传地现象,叫完全连锁
不完全连锁:同一同源染色体上的两个非等位基因之间或多或少地发生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换,测交后代中大部分为亲本类型,少部分为重组类型的现象
交换:指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对应片段的交换,从而引起相应基因间的交换和重组
交换值:也称重组率/重组值,是指重组型配子占总配子的百分率。
基因定位:就是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单交换:当3个基因顺序排列在一条染色体上时,如果每个基因之间都分别发生1次交换,即单交换
双交换:对于3个基因所包括连锁区段来说,就是同时发生了两次交换,即双交换
干扰:一个单交换发生后,在它邻近再发生第二个单交换的机会就会减少,这种现象叫干扰
符合系数:是实际双交换值与理论双交换值的比值,用来表示受到干扰的程度
连锁遗传图:通过两点测验或三点测验,即可将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各个基因的位置确定下来,绘制成图,就叫做连锁遗传图
连锁群:存在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群,称为连锁群
性染色体:在生物许多成对的染色体中,直接与性别决定有关的一个或一对染色体
常染色体:在生物许多成对的染色体中,除了直接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外,其余各对染色体统称为常染色体
性连锁: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某些性状总是伴随性别而遗传的现象
限性遗传: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遗传性状只局限于雄性或雌性上表现的现象
简答题
什么叫交换值?交换值是怎样估算的?
交换值:也称重组率/重组值,是指重组型配子占总配子的百分率。
(一)、测交法
测交后代(Ft)的表现型的种类和比例直接反映被测个体(如F1)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
(二)、自交法
自交法的原理与过程:(以香豌豆花色与花粉粒形状两对相对性状,P-L交换值测定为例。)
设F1产生的四种配子PL, Pl*, pL*, pl的比例分别为:a, b, c, d;则有:
a b c d=1
a=d, b=c
F2的4种表现型(9种基因型)及其理论比例为:
P_L_ (PPLL, PPLl, PpLL, PpLl):
a2 2ab 2ac 2bc 2ad
P_ll (PPll, Ppll) : b2 2bd
ppL_ (ppLL, ppLl) : c2 2cd
ppll : d2
而F2中双隐性个体(ppll)的实际数目是可出直接观测得到的(本例中为1338),其比例也可出直接计算得到(1338/6952),因此有:
‘相斥相的分析:相斥相的数据在书上,仅是数据改动,原理相同
基因定位的方法有那些?
(一)、两点测验(two-point testcross)通过三次测验,获得三对基因两两间交换值、估计其遗传距离;每次测验两对基因间交换值;根据三个遗传距离推断三对基因间的排列次序。
(二)、三点测验(three-point testcross)一次测验就考虑三对基因的差异,从而通过一次测验获得三对基因间的距离并确定其排列次序。
性别决定的方式有哪几种?
1) 雄杂合型(XY型):两种性染色体分别为X、Y;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异配子性别),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分别含X和Y染色体;雌性个体则为XX(同配子性别),产生一种配子,含X染色体。性比一般是1 : 1。
2)XO型:与XY型相似,但只有一条性染色体X;雄性个体只有一条X染色体(XO,不成对),它产生含X染色体和不含性染色体两种类型的配子;雌性个体性染色体为XX。如:蝗虫、蟋蟀。
3)雌杂合型(ZW型):
两种性染色体分别为Z、W染色体;
雌性个体性染色体组成为ZW(异配子性别),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分别含Z和W染色体;
雄性个体则为ZZ(同配子性别),产生一种配子含Z染色体。
性比一般是1 : 1。
蛾类、蝶类,鸡鸭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