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生活>

擎天柱牛王(牛王擎天柱输得最惨的一次)

擎天柱牛王(牛王擎天柱输得最惨的一次)

更新时间:2022-04-25 07:30:56

在黔东南地区某片空旷的斗牛竞技场上,十几位公牛的主人正在为斗牛比赛做最后的准备工作。

其中一头名叫“昆山”的公牛,正在被主人灌进一瓶接一瓶的高度白酒,它的身边似乎还堆着许多饲料。

准备结束后,只听号角声一响,十几头体格硕大的公牛在竞技场中狂奔、碰撞,粗重的叫吼声响彻天空。

经过几轮的厮杀和选拔,空旷的赛场里只剩下两头公牛,它们各自的躯体上都留有“群体战”后新鲜的伤疤。

决赛号角一响,两只粗壮的牛角便紧紧拧在一起,比赛立即进入白热化阶段。

大家纷纷猜测哪头公牛会胜出,但左边那头名叫“昆山”的公牛似乎更加勇猛。

胶着间,“昆山”发起一连串猛攻,对面的公牛开始频频向后退。

“轰!”

随着一声倒地的闷响,比赛以“昆山”的胜利终结。

据了解,“昆山”已经是蝉联数届的贵州牛王。

当主人自豪地牵着“昆山”谈起保养秘诀时说道:

它除了每次赛前必须要喝的六斤白酒外,每个月的日常保养和饲料费用就要上万元。

这六斤白酒在“昆山”的比赛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牛王高昂的生活费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呢?

(“昆山”斗牛现场)

一、牛王争霸,“昆山”夺冠

在我国贵州省苗族地区,一直延续着斗牛的传统。

它象征着不服输的斗争精神和时刻沸腾的热血。这种精神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斗牛迷”。

上一任牛王“擎天柱”便是斗牛界战无不胜的神话,在他十几年的参赛生涯中,曾经连续蝉联八届牛王争霸赛的冠军,在平时的比赛中败绩甚少。

“擎天柱”凭借汽车人般的壮硕体型和压倒性的力量,支撑斗牛界数十载。

(苗族山寨斗牛现场)

可惜“英雄总有垂暮”,再辉煌的战绩也敌不过岁月的蹉跎。

“擎天柱”在2016年,已到风烛残年。十七岁高龄的他,再也无法登上那个带给他荣誉和追捧的战场,只能重新成为一头再普通不过的公牛。

唯有躯体上无法消退的伤疤带它回忆过去,直至在主人的陪同下,老去、死去。

(牛王“擎天柱”)

一代牛王草草落幕,斗牛界瞬间黯淡无光,出现短暂的空窗期。

“斗牛”最关键的便是选择一头善于搏斗、敢于搏斗且能够顽强搏斗的好牛,身体素质一定要是众牛中的佼佼者。

“擎天柱”已是巅峰,从哪里找到第二个牛界传奇?

这时候“昆山”的出现打破了僵局,但它其实在“擎天柱”未退役前便被选中成为斗牛“选手”。

自从2012年登上赛场,它便开始在大大小小的比赛中历练、成长,直到上一任牛王退休,被主人寄予厚望的“昆山”才被看到。

(斗牛现场)

一吨多的壮硕体形是“昆山”与生俱来的优势,粗壮的牛角、目露凶光的眼神预示着新任牛王的来势汹汹。

当它踏上赛场以压倒性的实力夺得冠军的那一刻,众人皆知,斗牛界已经重新迎来一位新的传奇。

它以雄赳赳、气昂昂的阔步姿态闪亮登场,在一场又一场的“厮杀”中代替“擎天柱”称霸斗牛界,一众斗牛迷们称它为“黔东南牛王”。

与历届牛王一样,即使青壮年时的“昆山”夺得再多奖杯,依然逃脱不了老去的命运。

为了保证“昆山”比赛生涯的圆满,它的饲主在日常护理上下足了功夫。

(“昆山”和主人)

据主人王杰所说,“昆山”的食量大得惊人,为了保证它在赛场上的顺利发挥,饲养的食物必须有充足的营养。

王杰每日都用生鸡蛋和高营养的食材投喂“昆山”,如果加上必要的日常开销,“昆山”一天要花费掉近三百元的生活费,累计每月一万多元。

除了每日的精心护养,保证“昆山”发挥稳定的还有一个法宝——白酒。

每次重大比赛,王杰都会准备六斤白酒。

上场前如数灌入“昆山”腹中,白酒的刺激能让牛王的威力发挥到最大。

(斗牛现场)

正是牛主人的精心照料和赛前准备,才让这头一吨重的公牛成为在赛场上所向披靡的“勇士”。

而这几近奢靡的生活条件和至高无上的待遇,都要归功于苗族人民对“斗牛”这项活动的重视。

二、斗牛世界,成王败寇

如同汉族人过春节一般,斗牛节也是苗族人民生活中最重视、最盛大的节日。

苗族各部习俗稍有不同,但在每年的农历正月二十五苗族人民都会聚集在一起,举行一场盛大的“斗牛”活动。

每到这时,家家户户都会备好美酒佳肴,无论男女老少都穿着盛装出席,奔赴一场以“牛”为主题的盛会。

(苗族饰品)

牛在苗族人民的心中有着非凡的意义。它象征着苗族人民的勤劳、勇敢。

但斗牛并不是纯粹的娱乐活动,这种原始竞技展示了千百年来苗家儿女敢拼搏、敢奋斗的崇高精神。

苗家每村每寨都会选出各家精心培养的公牛,一旦在赛场上获胜,这头公牛便会被冠以“牛王”、“牛神”、“牛圣”等称号。

而它所属的山寨和村庄会感到至高无上的荣耀,牛主人也会顺便跟着受到尊敬和赞赏。

“斗牛”失败的一方则会受到鄙夷,这种天差地别的待遇更能激发人们的热情。

(“昆山”进场)

每逢佳节,苗族都会组织斗牛活动,但并不是每一场都带着输赢的功利性。

日常表演性质的“斗牛”规模相对较小,更多的是给人们带来愉悦的观赏性,没有酬劳丰厚的奖金。

正式的斗牛竞技则不同,这是每个村寨之间的较量,象征着崇高的力量和荣誉。

比赛场地要选择可以容纳几万人的空旷草地,比赛时间大都选在子时、午时,入场仪式和赛事规则也更庄严、正规。

(苗族村寨斗牛现场)

比赛开始前,由当地德高望重的寨老宣读《斗牛词》,并带领人们祭祀祖先,祈祷比赛平安顺利。

祭祀仪式过后,举着牛王的“码牌”者踏入赛场,各村寨的斗牛队伍紧随其后轮番游行示威。

后方跟着高举金瓜斧头的刀斧手、双手持着保护圣母英灵之伞的寨老。

最后便是头镶铁角、罩红缎,背插令旗鹤尾的牛王压轴登场。

至此,才算是“踩堂”仪式完毕,牛王争霸赛正式开始。

观众在围坐在场外,他们或摇着飘飘彩旗、或唱着婉转山歌迎接这喜庆而盛大的狂欢,为各自看好的“选手”助威。

(斗牛比赛中)

比赛的第一回合,会将一组内的所有牛全部放入场内打斗,空旷的草地像是地震一般响动。

十几头牛激烈混战,败者被击得头破血流、夹尾四处逃窜,胜者则在场内继续找寻对手,重新开始新一轮的战斗。

体型硕大的“牛战士”们在一轮又一轮的筛选中不断淘汰、获胜,直至剩下最后两头牛,这便到了比赛的高潮。

(斗牛比赛)

这时,场外观众的视线会紧随最后两位“战士”。

它们用各自坚实、粗壮的牛角抗争,铜铃般的双眼眨也不眨地盯着对方,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可趁之机。

伴随着沉重的撞击、摩擦声,两头牛的体力也将渐渐不支,不再采用进攻方式对抗。

观看强者之间的搏斗需要足够的耐心,在势均力敌的情况下,它们或许会维持一个姿势数十分钟,缓过力气后再次向对手发起猛烈的进攻。

它们逐渐找到对方的弱点,不断攻击、防守,反复如此,直到彻底击溃某一方的防线,取得这场残酷斗争最终的胜利。

(斗牛高潮阶段)

在“斗牛”的世界里依然逃不过成王败寇的定律,胜者虽伤痕累累,依然能昂首阔步地接受众人的喝彩,戴上象征胜利的大红花。

牛主人则满载着来自四面八方的贺喜,骄傲地牵着“牛王”再次绕场一周,庆贺斗牛节的“大丰收”。

除了精神嘉奖,每个“牛王”得主还可以获得一笔丰厚的奖金,“昆山”连续蝉联数届牛王争霸赛,自然获得不少。

“昆山”的主人曾公开表示,牛王让人乍舌的高昂生活费,大部分都来自于每次比赛所赢得的奖金。

(为获胜者颁奖)

相较于“牛王”备受尊崇的地位,惨烈落败的一方命运极为坎坷,它们可能会被牛主人继续喂养等待来年再战。

如果有败绩连连的“选手”则可能被剥夺余生的比赛资格,遭到牛主人的丢弃、宰杀。

三、古今交接,传统犹在

正式的斗牛比赛虽然略有残酷,但每一头被选中参加比赛的牛,都避免了劳作的辛苦。

它们被苗族人民照顾、奉养,完成更加神圣的使命——传承文化。

(斗牛现场)

或许在现代社会中,这种原始的、略带血腥的竞技已经不再成为主流,但“斗牛”已然是苗族传统文化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

《述异记》有记载:“蚩尤耳鬓如剑戟,头有角,与轩辕斗,以角侮人。”蚩尤牛首人身的形象深入人心。

相传苗族人民自认蚩尤为祖先,自此他们便与牛结下了不解之缘,逢年过节祭拜祖先之时,都将牛作为贡品呈上。

(壮硕的公牛)

除此之外,牛角图腾更是遍布苗族人的生活。

姑娘们把银制牛角作为装饰品戴在头上,牛角状的花纹常常出现在日常服饰上,就连招待客人的牛角酒杯也独具苗族特色……

千百年来,独特的“牛文化”已经融入苗族人的方方面面。

牛对他们来说早已不是普通饲养的牲口,而是苗族特有的精神文化象征,“斗牛”自然也是苗族精神的重要体现。

虽然“斗牛”一直被称为西班牙的国粹,“斗牛士”被称为人人追捧的勇士,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象征着血腥和杀戮的文化变得饱受争议。

反之中国的“斗牛”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这二者截然不同的态度,完全取决于文化本身。

(众人围观斗牛)

勤劳的苗族人民依靠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精心饲养牛,不断发掘、探索牛身上的价值,也在悠久的“斗牛”文化中形成了具有苗族特色的深厚底蕴。

正如饲养水牛本身就是苗族人的乐趣所在,他们对水牛是发自内心的尊重。

平日里的斗牛活动大多是为了烘托热闹的节日气氛,即使是邻村邻寨的苗族百姓,也会牵着自家普通饲养的水牛参与进来,大家为的是能欢聚一堂,纵情享乐。

(主人与斗牛)

待到斗牛结束,家家户户拿着备好的酒菜庆贺节日,认识的、不认识地围坐在一起,唠着家长里短,谈着四时风光。

中国的“斗牛”文化远不止有激烈的斗争、战胜之意,每一场大大小小的斗牛比赛背后,既蕴藏着坚忍不拔的民族文化,也充满抚慰人心的人间烟火。

如今“斗牛”这项极具特色的民俗活动已成为黔东南地区的标志,通过在悠悠历史长河中的不断沉积、过滤,散发出它历久弥新的魅力。

(斗牛现场)

此项活动逐渐带动了贵州的旅游业发展,世界各地慕名前来观赏的人群络绎不绝。

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的学者愿意克服困难,揭开“斗牛”文化、苗族文化乃至色彩各异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神秘面纱。

后记:

距离“擎天柱”退役已经过去了六年,如今势头正盛的牛王“昆山”虽然威力不容小觑,但也已经过了精力最旺盛的壮年期。

不年轻似乎是每一个“职业选手”必须要到达的终点。

(斗牛现场)

高昂的护理费也许不能让“昆山”青春永驻,但能让它在熟悉的竞技场上,酣畅淋漓地享受每一个属于它的巅峰,直至迎来下一任威风凛凛、无懈可击的牛王。

正是这种看似残酷的更迭,让“斗牛”文化得以周而复始的传承下去……

,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