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有云:“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意思是,达到宽广博大的境界同时又深入到细微之处,达到极端的高明同时又遵循中庸之道。冯友兰在晚年曾经亲笔书写一副对联用以自勉,联曰:“阐旧邦以辅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冯解释说,“上联说的是我的学术活动方面,下联说的是我所希望达到的精神境界。”
然而能达到此种境界的人少之又少。冯友兰肯定没有达到。毛泽东是少数达到此种境界的人当中的一个。
一是汲取古今中外一切文明成果,尤其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如佛家的慈悲情怀,儒家的中庸智慧,兵家的取胜之道,外来文明则以马克思的阶级斗争学说和社会主义理论为学习重点,以此求得宇宙间的大本大源。这大本大源就是为穷人打天下,为人民谋幸福。循道而行,自然无往不胜,无往不利。如抗战全面爆发后,日寇步步紧逼,国军节节败退,亡国论妖氛弥漫;台儿庄大捷后,速胜论像打鸡血一样,让部分国民兴奋不已;毛泽东冷静分析了敌我双方的形势,提出“持久战”的著名论断,还颇有预见性地划分了三个阶段,指出中国必胜的光辉前景,极大地坚定了中国军民的抗战决心,充分地发挥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二是原则性和灵活性高度统一。这种统一性在对待两个死刑犯的处理上,表现得十分鲜明。许世友是张国焘领导的红四方面军的军长,在抗大发起的批张运动中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打算纠集一批人逃跑,计划泄露,许世友被抓捕,毛泽东前去看望却遭打,许世友被判死刑。许世友不签字,要求带枪见毛泽东。毛泽东同意了。许穿上配发的新衣,带上手枪,去见毛,毛正和泥烤土豆,许为毛的气度所震撼,非但没有损害毛,反而被毛的一番功过分明的话所折服。这就是灵活性的充分体现!毛泽东赦免许世友,不仅保护了一员大将,而且维护了红军的团结,实在是高明之至!
黄克功是战功赫赫的“老井冈”,1937年10月5日,因为恋爱受挫杀害女学生刘茜,由功臣堕落为罪犯,包括贺子珍在内的很多人替黄求情,但毛决不松口,最后开了公判大会,宣布并执行死刑。处决黄克功,有力维护了法律的尊严和社会的公正。
三是在调查中完善,在实践中创新,在听取不同意见中调整。红军时期实行分田政策,最开始是没收一切土地,后来经调查后调整为没收地主富农的土地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毛泽东一向注重办学校育人才,读师范时办工人夜校,毕业后办湖南自修大学,韶山养病期间(1925年2月至9月)又办农民夜校,后来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延安时期又创办抗日军政大学和鲁迅艺术学院,办学形式、任务、内容都在不断创新之中。
毛泽东善于听取意见,最典型的有两次:一次是听取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精兵简政的建议,一次是听取粟裕的暂缓南渡、逐鹿中原的建议。第二次建议为三大战役的胜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总之,极高明而道中庸,是文化视野、辩证思想、实践智慧和革命精神的集中体现。毛泽东能穷尽高明的手段又能合乎中庸的原则,实在了不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