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更衣,在现代社会是再日常不过的一种生活习惯,但是在古代,洗澡是非常不便的,往往被当成一件大事来做。
白居易曾经写道:“今朝一澡濯,衰瘦颇有馀。”洗一回澡,大诗人居然还要写诗记录下来。
而杨贵妃在华清池洗一次澡,不仅要获得皇帝的批准,还被宫中众人当成是无上的恩宠和
荣耀,也才有“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这样的诗句。
生活在皇宫中的皇帝、后妃们,虽然锦衣玉食,生活优越,但关于日常卫生如何保持,一直都被宫廷视为隐秘的事情而秘不外宣。
古代,沐浴礼仪是很受看重的。
在周朝,诸侯要在专供封邑先去洗头洗澡,然后才能去朝见天子,以此来表示对天子的尊重。
到了汉朝,甚至还专门规定官吏每五日就放天假,让他们回家洗澡浣衣,这也是历史上第一次以沐浴为由制定的假日,也可以看出汉朝对沐浴礼仪的看重。
每逢祭祀或者举行大典之前,皇帝都要沐浴净身,以显内心洁净虔诚。
宫中甚至还为皇帝洗澡、修脚、剃头、刮脸及按摩专门设立了按摩处,内有二十多个太监组成。
皇帝洗澡次数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的,即天气热的时候就洗得多些,气就洗得少点。
洗澡时间一般都在晚上就寝前,洗澡地点要么在寝宫中,要么在套殿中,另外太监还会在地上铺上油布防滑,避免主子摔倒。
冬天洗澡的时候,还要点上小白煤炉。
后妃们洗澡是在自己的寝宫当中,根据等级的不同,洗澡的澡盆还分为木盆或者锡盆。
慈禧太后用的虽然是木澡盆,但是澡盆的外部却包了一层闪闪发亮的银皮。
后妃洗澡的时候,由太监负责供水、加水,宫女则帮其擦身。
明朝的时候,宫里还专设有混堂司,专门掌管洗澡事项。
皇室人员日常洗浴,只是用简单的澡盆,但是太监、宫女们是没有这个待遇的。
历朝皇帝在宫外的住所,往往都设有浴池或者温泉。
慈禧太后在北京的小汤山就有一座浴池。浴池的池壁,是将十块巨大的经过加工的石头压缝交口拼接而成的,隔壁就是一座蓄水池。
洗浴的时候,温泉水先从石缝流入蓄水池,再通过暗槽流进浴池里。
慈禧太后洗浴的时候,身边伺候的宫女要随时把水舀出又即刻添入,使浴池的水始终保持在一定的温度。另有几女为她搓澡,用宫中自产的耐冬花露水擦身。
古代人的洗涤用品,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周朝,那时的人们用洗米水充当洗澡水,相传不仅能去污,还会对皮肤起到保养作用。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逐渐开始用皂角和猪苓来洗头发。猪苓里加些香料,用后会有比较浓郁的香气。
猪苓是富裕的人才能用的,普通百姓是用不起的,他们洗澡用胰子、澡豆,胰子是在皂角里面加入一些动物的脂肪和天然碱做成的洗涤用品,去污效果也不错。
皇宫里面的洗涤用品,除了要有去污的功效,还讲究美肤美容的功效。
于是太医院的御医们根据中医的理论,研究出了各种独特的药皂。这种药皂不仅能卸妆洁面,还可以除痒健肤。
在药皂中再加入檀香、玫瑰等香料,就成了香皂。
香皂有浓郁的芳香味道,用来洗澡,皮肤的表面能比较持久地保留香味,因此也深得后妃们的喜爱。
乾隆皇帝的容妃,因为爱洗澡,身上经常伴着一股清香,从而得以专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