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半岛住了有些日子了,可还没过语言关。
土生土长的胶东人,喜欢说自己的方言土话,特别是年纪大的人,说烟台话口音太重 地域方言也多,十句有八句听不懂,剩下两句全是蒙对的。 文登人就算是说普通话也带着一股子浓浓的口音。
窗口行业的工作人员说的普通话是把普通话与烟台话混合后的一种混合语,听起来仍很吃力。这样的话在半岛算是比较标准的官话了。
去超市买馒头,鼓足勇气也没把“饽饽”说出口。服务员问,要“博”的“合”的?
我愣了。馒头怎么还分厚薄。瞬间转念,烟台话是把“白”说成“薄”,“黑”说成“合”的。橱窗里的馒头有两种,白面的和地瓜面的,地瓜面的发黑。我指了指白面馒头。服务员懂了。
回到小区,一进门,邻居打招呼,出去耍完了?
嗯?我又一愣。急忙说,我没耍。边走边想,耍?原来,“耍”在烟台话中的意思是玩、消遣。和普通话中的“耍”意思大相径庭,闹成了笑话。
打电话就更费劲了。
在平度,一辆汽车来接我去客运站,司机用当地的乡土语给我打电话,我一句也没听懂。估计是问我所在的位置。我用普通话如实告知了我的具体位置,可对方也听不懂,幸好与我同行的有位精通山东话的人,把手机给他总算沟通好了。这才知道,在青岛、平度、诸城、胶州地域,说的又是一种与烟台话完全不同的山东话,真是神鬼莫测。山东话竟与地域有关,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方言,同属山东话但腔调不同。到淄博、潍坊一带,又变了。
山东省虽是一个整体,但是因为地大物博的原因,山东省内的方言也分为好几个种类,甚至不同城市的人开口说方言时,双方都有些发愣,因为根本听不懂。
山东话的丰富多彩,种类繁多,上网查了一下,主要分为三大类:冀鲁官话,胶辽官话,中原官话。
冀鲁官话主要分布在山东中北部,代表城市有济南、滨州、淄博、德州等地。
而胶辽官话的代表区域是青岛、威海,烟台这些东部沿海城市,有很多人认为,这种胶辽官话才是最为纯正的山东话,因为山东历史上经历过不少次迁徙,但是这些东部沿海城市受的影响较少,所以这里才被认为是最正宗。
再就是中原官话,中原官话和河南地区的
方言很相似,这种官话在山东地区的代表城市有济宁,菏泽,聊城,枣庄以及鲁西南地区。
这三种官话都是山东地区宝贵的语言文化,但是现在的年轻人更加倾向于说普通话,因为长年在外的缘故,说方言或许有人会听不懂。所以出门在外的年轻人更喜欢接受普通话。说普通话的优点是不受地域的限制,可在各种社会环境中使用,沟通交流更顺畅。
只有在家乡的时候才会说方言,但是因为长期在外的缘故,方言和普通话掺杂在了一起,这就更加接近于普通话了,不过听来有些不伦不类。
其实这些语言,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历史不断地向前推进,一些方言一定会有所改变,这种大趋势也是我们改变不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