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生活>

课堂教学方法有哪些(课堂教学中的三种方式)

课堂教学方法有哪些(课堂教学中的三种方式)

更新时间:2022-04-12 05:01:48

研修苑 2022-01-19 16:00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想大家都知道,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换言之:假如今天老师要教100%的东西,而学生学到了你要教的绝大部分,就说明今天的课堂效率高了,反之也就是说不高。这种传统的灌输教学模式虽然正被更先进的现代教学模式所代替,但在部分教师的教学中,这种填鸭式教学仍然存在。

这只能导致一个结果,教师教得累,学生学的累。时间一长,很多学生的精力就会跟不上,注意力自然就不会集中。因为根据青少年的成长规律,这个时候的学生更容易对有吸引力的东西感兴趣,一旦他们感到疲劳,就更不可能对这种枯燥、乏味的填鸭式教学感兴趣,自然注意力就会分散,长时间下来,成绩肯定会下降,该掌握的知识得不到及时掌握,这就直接影响到课堂效率。

从这一点也可以说明学生上课注意力集中与否,也是课堂效率高低的一个重要保证。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果连他们也不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去,那老师再出色也无济于事。那要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高度集中呢?我想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自身应改进教学方式,学习运用先进的教学理论来指导课堂教学;

二:教师应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

三: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

四:教师应注意上课时的音量;

五:应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当然,可能还有别的方面,我想就这几方面谈谈我的体会。有人会说,这几点中有些是次要的,何必着重讲出呢?但我想,以上每个方面都会对课堂教学产生影响,缺了哪一点,这堂课的效率就会打折扣,即使低了百分之零点一,都是这堂课的失败,都会影响到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所以,我想这几点都很重要,不必分主次。

配图

一、教师自身应改进教学方式,学习运用先进的教学理论来指导课堂教学

社会在不断进步,同样学生也是在不断进步和变化的。如果我们一味地沿用老的一套教学模式,那么作为教师就会跟不上形式,教学势必要落后。

在我刚走上工作岗位时,喜欢用这样一句话“我们读书的时候,怎么样、怎么样。”虽然原来也有好的学习方法,但是一味地强调过去,就会落后了。结果我有时在这样处理问题时也出现了一些矛盾。

而这种方法也是我听原来我老师这样教我们的。所以,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来上课,结果只能是学生很被动地接受知识,就像完成某项任务一样,而不是用心去理解、接受。

这样,学生的注意力会集中吗?那课堂效率怎么能提高呢?所以作为教师只有认清形势,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才能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真正实施素质教育。

只有这样,才能使你的课更吸引学生,才能使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改进教学方法当然还要先进的、正确的教学理论来指导,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不断地学习、补充这方面的知识。在这方面洋思经验值得一提,它所提出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找到了一条新路。

在这种模式指导下,学生能真正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充分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完全处于主动,自然而然学生的兴趣提高了,注意力也就更加集中了。所以,先进的、正确的课堂教学方法也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上课的注意力,作为教师,平时一定要注意这个方面。

、教师应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

现代社会已是一个飞速发展的社会,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现代的学生所接触的事物也越来越多,只靠书本知识已经不能满足部分学生的需要。

他们想要了解更多的知识,由于条件限制,这部分知识相当程度上来自老师。就拿英语来说,由于涉及到国外,这就要求英语老师对这些英语国家有一定的了解。还包括这些国家的风俗习惯、人文等。

三年教学下来,我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只要我在上课中穿插一些欧美的风俗习惯的内容,哪怕只有一小点,决大部分的学生立即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特别认真。有的还要求再讲。此刻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课堂效率自然就高了。

所以,教师应该也在这方面注意积累,这也恰恰是一个教师的人格魅力所在:因为你给学生这方面的知识越多,学生就越容易感兴趣,课上注意力也就越集中,课堂效率也就高了。而且,学生会对你产生一种钦佩之情。这样就大大增强了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这样在你上课时,学生注意力就会相对集中,课堂效率就有了保证。

三、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

作为一名教师,要上好一堂课,离不开精深的专业知识水平。因为学生上课还是主要掌握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内容。

比如在英语教学中,书本知识、口语、听力等。而这些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如何既快又轻松地掌握,对于教师来讲,就需要用精深的专业知识来作为基础。课堂上,教师处于主导的地位。

不要小看这个导字,一旦有误导的话,学生就会犯一系列错误。有句俗话“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假如连车头都脱轨的话。那后面的主体车身会怎样呢?所以,导好或导坏就取决于上课教师,假如说你没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口才再好,也讲不出什么内容,这样你怎么把大纲要求的知识传授给你的学生呢?你怎能把前后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呢?那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起来就不可能很轻松,相反会很吃力,那么,学生的注意力又怎会集中呢?那课堂效率可想而知。

假如你的英语口语、听力不好,那在和学生对话、进行听力测试时就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那么你的学生只会注意你的错误,而不会集中注意力听讲。因为他们会觉得你老师也只有这种水平,这种课不听也罢。你说课堂效率会高吗?何况这也会影响你在学生中的威信,试想一下,一个威信不高的教师上课,学生会百分之百集中注意力听你讲课吗?答案肯定是不会。

有的甚至还会想:会不会再讲错?这不光是影响一堂课的效率。后果是很严重的。而这种后果的产生是由于你缺乏精深的专业知识而直接导致你上课时对学生产生了误导。所以我说缺乏精深的专业知识的老师上课,学生的注意力根本就不会集中,根本就不能上好一堂课。

四、教师应注意上课时的音量

上课时老师的音量也会决定学生的注意力。我们知道,说话声音响亮,给别人的感觉是这个人精力充沛;反之是有气无力。

而学生上课需要的是一种生动的、充满激情的课堂氛围,在这种气氛下,学生们才会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而响亮的声音会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们感到这个老师充满了激情。曾经我的一位学生在作文中这样写到:“我喜欢你上课时的激情,我喜欢上课声音响亮的老师……”

这也从侧面看出学生喜欢的是什么样的课。假如我们在上课时尽量做到声音响亮,并注意上课的方法,那我们的学生一定会很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这样,这堂课的气氛怎会不好呢?学生的注意力怎会不集中呢?那课堂效率也不会差。所以,我认为教师上课时的音量也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注意力,影响到课堂效率。

五、应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相互的。假如说一个老师和学生只是简单的教和学的关系的话,那这个老师肯定是个不成功的老师。

师生关系涉及好几个方面。最主要的是学习和生活。曾经听到过学生这样的言谈:“我不喜欢某某老师,他不关心我们的学习。上完课就算了,我喜欢某某老师,他上课时耐心地指导我,下课有时间尽量帮我解答难题,他很关心我的学习和生活。……”实际上学生的这些话,就是指师生之间有了情感交流。我想,后者上课的课堂效率会高于前者。

因为他注意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假如你在上课时能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师生交流,比如你一个赞许的动作,一句表扬的话,一个微笑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都是在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三年下来,我感觉所有的学生都喜欢有这些交流的老师,都喜欢上这样的课。

这样的老师上课,有哪些学生不愿听呢?这也无形中吸引了学生上课的注意力,课堂效率也就高了。还有课后和学生加强交流,也会间接影响课堂学生的注意力。

因为我觉得一个老师在平时如果注意和学生加强交流,使学生感到这位老师很关心学生,那么这位老师在学生心目中就具有亲和力,师生关系融洽了,他上课时学生就会更容易接受这位老师,更容易积极参与这堂课的教学。正因为有了平时这些情感交流作为基础,此时课堂的氛围一定会很融洽,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很浓,热情会很高,注意力怎会不高度集中呢?

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每节课刚一上课,老师就把当堂课应该掌握的知识,用语言的形式告诉同学们,同时提出3-5个问题让同学们看书后解决。问题用幻灯机投在屏幕上。接着同学用6-15分钟的时间看课本。在些过程中,数学或者是理化老师可能还要在黑板上出几个准备板演的练习。看完书,或者让先让同学进行板演,或者先解决幻灯投出的问题。

对于一般的学校来说,学生没有很好的自学能力,在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同学自学时还会有一部分同学看不出应该掌握什么、什么内容是重点、自己什么地方还是薄弱环节。

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学生自学前为同学们写出引路提纲,这与洋思中学现在实行的解答问题过程是不同的。

引路提纲就是把与教学要求相关的提纲都写出来,只让学生根据提纲在书中找答案。比如高二物理光的反和折射一章第一节:光的直线传播,在教学大纲中只有一项要求了解光在同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但我们老师准备的引路提纲中至少要有以下八项内容:1.什么是光源?2.光的作用是什么?3.什么是介质?4.光的传播规律是什么?5.眼睛是如何判断物理远近的?6.影子形成的原因是什么?7.什么叫本影、什么叫半影?8.小孔成像的原理是什么?为找出这些提纲,教师首先要把教学参考书、课本等材料研究透。

引路提纲的指导形式一般用10-15节课后,就要开始压缩提纲内容了,即引路提纲的第二个阶段,这个阶段不再写那些明显的知识点,只写同学们看书时容易忽视的问题。这种提纲大约再使用10次左右,同学们自已阅读课本的能力基本上就养成了。

此时要多问同学们该掌握的知识有哪些?哪些知识点是重点?哪些内容是难点?会使同学们的看书能力大大提高的。所以希望老师们能培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七、练习的操作

练习有讲前板演练习,讲后书面作业或者小考。这是同学们形成能力,把知识和应用联系起来的过程。

练习分两类,第一类是同学们在读完教材后,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练习的过程,此过程一般要有几个同学到黑板上去演练。第一批到黑板上演练的同学做完后,再叫第二批、第三批同学到黑板上去纠正出现的错误,如果仍然有错,再叫其他的同学。然后老师给同学打分,先打书写、格式分,它要求同学们做题一定要书写工整、格式要正确,再打成绩分,该分就是给所做练习的正确与否、是否简练的评判。

在评判同学的正确与否的过程中老师要一步一步地进行评判,而不是只看结果,因为在中考、高考中,一个大题的结果最多只占一分。练习评判完后,还要把该类型题的解决方法、注意事项,用提问的形式表现出来,并让同学掌握。

板演练习的选题要依教学内容而定,比如初一数学中,不等式方程的解法,一共有四种情况,那么在黑板上的练习也应该是四个。第二类练习是同学们在学了解题方法后,进行的作业或小考。题目由老师确定,一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层次的同学分成几个小部分。刚才提到的初一不等式方程的练习或小考至少有4道题。练习题既有大多数同学做的一般难度的题,还要有一些提高能力的选做题和思考题。在同学们做练习时,老师要巡回指导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同学。

在练习和小考的评判中也包括书写格式分和成绩两项。只要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努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能够说:没有教不会的学生,每一个学生在我们这里都可以成才。

八、高效率提问的应用

上课提问已经是学生集中注意力和学好知识的必用方法了。在提问过程中,一个相同的问题可能要同时问四五个同学,有时一个问题通过几个同学象成语接龙一样共同完成。

这些对一上课学生们要认真读课本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提问的过程中,还经常使用甲提出的问题,乙回答问题,或者甲回答完问题由乙评判正确与否。在提问过程中,洋思中学的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因为不知何时,就会被老师点名回答问题。对于英语每节新课下来,提问不少于60人次,其它学科不少于30人次。

既然提问是学生掌握知识、纠正错误的好方法,那么我们在教学中的很多知识的应用、许多较小的错误也都可能通过提问来表现出来并当堂解决的。

本人平时和其他老师探讨有关提问的问题时,总感到我们目前的提问都比较费时间,学生从老师叫他的名字到他开始说第一个字,大约需要5-20秒的时间,这点时间对于我们可能习以为常了,但在洋思,对于小问题,这段时间至少可以提问2-4个同学。

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训练同学们的回答问题能力的同时,一定要注意时间。提问一个同学,3秒过后没有回答,赶快叫第2个同学,如果第2个同学3秒后还不回答,再叫第3个同学,直到达到要求为止。训练的时间长了,同学们就会形成快速回答的好习惯了。

在提问时,提问的对象要因题而异,对于学习差些的同学,我们可以提问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比如英语句子的朗读、数学公式的记忆、简单化学方程式的记忆等等,原来不爱学的同学通过自学,能完成这些任务,老师就要及时地进行鼓励和表扬。对于复杂的、容易出错的问题,可以叫成绩较好的同学回答,回答完毕后,再让其他同学再评判正确与否。

对于没有经过训练的学校,在提问过程中,一定存在着甲同学回答问题时,乙同学没有听的问题。对于这种情况,老师可以采用“连环问”的形式,即甲同学回答问题,让乙同学评判并补充,再让丙同学判断是甲的正确还是乙的更好。

如果老师同学相互配合,提问的问题好习惯一般在训练15-20节课后就可以形成。

九、讨论习惯的培养

无论是什么学科,几乎都要讨论,因为通过看书,还有许多总是没有解决。那么就两个一组或四个一组进行讨论。然后老师用提问的方式来让同学们解答问题,一个同学回答完毕后,另一个同学也回答,再叫第三个同学,或所有同学判断他们两个的正误。

初中英语好像没有什么可讨论的问题,所以讨论可以角色扮演训练所替代。或课本内容、或个人实际情况,这些材料都是同学们对当前所学的句型进行演练习的好内容。

此时老师应该有意识地组织同学们尽可能多的使用新句型、新单词。然后四人一组,学生进行自我演练,最后老师再叫同学到讲台上进行演练。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有许多实际的问题需要同学们讨论解决,而不是老师直接说了答案。比如语文中的段意、写作特点、表现某种感情色彩的的精彩句子,都可以在同学们的讨论过后,进行提问。

讨论有时会使许多同学的思路比老师还宽,有时还会弥补老师没有想到的情况或方法。所以希望初中英语老师多多进行角色扮演,其他学科的老师多多训练同学们在讨论过程中的思维发展。

思路决定出路。换一种想法,会换一种心情;多一个思路,会多一个出路。一个人若无超越环境之想,就绝对做不出什么大事。对于领导人,思路则决定一个组织、一个地方、乃至一个国家的出路。

素材来源网络,以上图文(及视频),贵在分享、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