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生活>

淘宝心选是什么(淘宝心选靠谱吗)

淘宝心选是什么(淘宝心选靠谱吗)

更新时间:2022-04-12 03:07:40

“过去一年是天使轮,今年是A轮,明年是B轮。淘宝心选月月都在变,不能简单看今天是什么,得看往后是什么,就像创业一样,是一个迭代的物种成长。”接受专访时,淘宝心选总经理张棣用了一个投资逻辑的角度,来描述淘宝心选的成长。

6月26日,上线一年零一个月的淘宝心选首次对外召开了发布会,尽管主题围绕着淘宝心选推出的“同心系统”,赋能10万设计师,不过人们显然对淘宝心选未来发展模式更感兴趣。

淘宝再造一个造血机

今年4月28日,杭州亲橙里淘宝心选线下店正式开业。仅仅两小时,店内商品就被抢售一空。店门口排队等待付款的人连起来可绕整个亲橙里一圈。

这回的线下“网红”初体验,成了发布会提前的催化剂。发布会现场,张棣不止一次表示,发布会的时间比预期提前了不止一点点。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淘宝心选脱胎于淘宝“中国质造”,在其后的发展中有着一定的延续性。

2015年上线的中国质造,力求解决中国供应链的一些痛点。供应端与消费端割裂严重,供应链的模型信息不畅通,OEM需要让自己有能量往价值链的上游多走一程,但单凭自身力量总差上这么一丝。

用阿里的话说,在“中国质造”赋能传统制造业、帮助企业转型的基础上,“心选”提出全新的“自营服务”概念,即提供品牌、售后、物流等电商全链路解决方案。参与的角色也从制造工厂扩展到了更上游的设计师、供应商以及下游的零售商。

从产品角度来看,过去“心选”的产品有两个来源:工厂ODM开发和内部小二数据发现开发,而今后将增加第三个来源,来自于工厂的驱动,再由平台选择和确认的商品开发,加入了创意设计,这其中大数据将是重要的“决策者”。

这些环节中,合作伙伴凸显出决定性作用,所以在选择商家方面,淘宝心选的筛选标准包括:第一是多年国内国际的商品业务,第二具备一定的商品企划和能力,第三数据化、在线化、可视化的程度高,第四产品研发的投入大,第五第三方国际一线的检测机构检测合格。截止到今天淘宝心选正式开始上线的供应商多达数百个,但是实际上签约的仅有300个。

淘宝心选是品牌更是平台

尽管舆论纷纷宣告淘宝开始做“自营品牌”打脸,但张棣表示,品牌只是淘宝心选的开始,并非终点。

张勇曾在采访中回应为什么在网易严选出来1年之后,才开始做淘宝心选。“创新有很多细分维度。问题在于,做一个业务,还是做一个生态。今天淘宝已经是一个超级大规模的生态,体内自然会孕育出很多东西来,而新进入者进入市场,一定会选一个独特的视角,切入一个具体的业务。阿里一直在做生态,过去十几年经历了很多竞争对手,这个行业在不同阶段总会有新的进入者。对于阿里来说,生态意味着高度。”

时间回到1980年12月,无印良品作为大型超市西友的自创品牌问世。

这一时期的日本,消费者对商品的价值和价格开始精打细算。数年前,人们还附和着“顾客是上帝”的宣传口号来讴歌大量消费文化,此时态度出现了180度大转弯,开始讲究“商品的实质价值”。

这种消费动向很快波及生活用品市场,各大超市不得不尽快构建能够确保销售业绩的经营战略。商家能否提供给消费者“优质且价格便宜的商品”变成了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

这一时期,各大超市为了开展竞争而开始开发自有品牌。但是,大多数商家只着眼于价格便宜,尽管对外宣传各种各样的品牌开发言论,但其自有品牌商品除了价格低廉,都无法彰显其有特点的附加价值。

在自有品牌商品中,无印良品算是起步较晚的品牌,但也因为如此,为无印良品争取了足够的时间来提炼开发理念,使得其自有品牌在根本上与同行竞争对手有着明显的不同,创造出了独一无二的自有品牌商品。

回到今天的中国,消费者正在经历与当时日本一样的转变。淘宝心选的用户,主要是25岁到35岁的女性,经济水平在中等及以上,她们热爱生活和居家,对品牌的需求降低并非因为她们消费不起,而是对价值对价格平衡的要求更高。

比当时无印良品创始人幸运的是,大数据让消费需求变得透明化,预测消费趋势也更加简单。

淘宝心选花了一年时间打磨出的这套赋能平台“同心系统”,将开放给10万设计师以及制造商、零售商来共同使用。通过洞察大数据,反馈消费者的真实诉求,找到市场上的机会点,完成设计师最需要的C2B大数据选品过程。“大数据是真相,淘宝心选在用大数据打磨小产品,”张棣表示。

淘宝心选C位出道还要靠啥

尽管第一次亮相,淘宝心选已经唤起了市场的足够兴趣。不过要想C位出道,或许还有些问题需要思考:

产品

蒲草韧如丝,磐石不转移。

精选电商,以极低的SKU为基础。这一基础条件,非常考验产品的研发能力。如果无法提供差异化的产品突破瓶颈,很容易被淹没在同质化的泥淖之中。

中产阶级的崛起和消费升级,消费者不再愿意为品牌的高溢价买单;一方面增加了市场的不确定性,自有品牌另一方面,市面产品过于五花八门,功能大同小异,消费者更关心商家如何帮助他们降低决策的成本,这种成本不仅包括金钱成本,也包括时间成本。换句话说,消费者对淘宝心选的产品产生“品质认知”,即使市面上的产品多如牛毛,消费者的这块磐石也不会转移,毕竟价格已经不再是决策第一要素。

发布会上,阿里平台治理部的同学还赶来为心选站台。产品的知识产权能够获得保障,这一点对于淘宝心选来说确实至关重要。

供应链

当下,不管线上还是线下,都进入以效率和服务取胜的赛道。打短供应链,可以降低采购成本;联合开发独占性产品,可以大幅度提升渠道效率。

实现这种理想状态,需要品牌或者平台拥有扎实的供应链能力。刚刚起步的淘宝心选产品的起批量或许并很大,产品投放市场之后商品的测试期难以预测。另外,尽管大数据加持,数据分析所得真的就是消费者想要的吗?也需要市场不断试错和检测。

对于淘宝心选来说,产品、渠道、销售,都不是太大的问题。在最基础的供应链上,到底有多少实力,业界肯定都很想知道。

争做不会过气的网红

淘宝心选的“自营”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继续整合三方资源,在从上游赋能ODM及设计师,造出符合“大数据”期望的产品;另一方面,“自营”的模式提高服务的可控性。在物流和客户服务等方面解决ODM不擅长的部分,有望让各个环节的参与者走得更远。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淘宝心选走的依然是平台路线,品牌只是开始,而不是终点。

回到先有需求还是先有生产的问题,如果确定的消费需求已经产生,大量的生产投入是必然的结果。要先行一步,就要发掘需求发展的趋势。

纵观淘宝心选心选试营业阶段抛出的6款产品,仍旧属于保守型产品。在大数据引路下,未来淘宝心选能有独占性的商品产生,才能符合消费者和生产者对淘宝心选的期待。

品牌一旦被标签化,消费者用几个甚至是一个词可以概括这一个品牌的时候,一旦这些词的热度过去,这个品牌的搜索热度可能也就降低了。

而如果一个品牌,原本就是随着消费需求和消费欲望不断变化的,就永远没有过气的一天。

,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