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器件的象素
象素是构成影像的最小单位,显然,像素数越多,画面就会越清晰。但是增加CCD的象素和尺寸,将会造成厂家生产成本的增加。
因此,目前很多CCD制造商的做法是不改变CCD的尺寸,直接在原有的尺寸上增加象素
数码相机里的记录照片数据的载体,它就像传统照相机的胶卷一样,CCD的像素也是衡量成像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像素的大小直接决定所拍摄的照片的清晰度,色彩,CCD的象素以及大小基本上决定了数码照相机的档次,现在低档一般是在130万至220万像素左右,而中档的一般是在300万到500万象素,高档的基本在600万以上。CCD的尺寸一般有1/2英寸,1/2.5英寸,1/2.7英寸,2/3英寸,大家只要记住CCD越大越好,越大越贵。
显然,像素数越多,画面就会越清晰,如果CCD没有足够的像素的话,拍摄出来的画面的清晰度就会大受影响,因此,理论上CCD的像素数量应该越多越好。但是增加CCD的象素和尺寸,将会造成厂家生产成本的增加和良品率的下降,因此,目前很多CCD制造商的做法是不改变CCD的尺寸,直接在原有的尺寸上增加象素,而这将必然会造成噪点的增加。这是因为如果同一面积上的感光原件,也就是象素,那么它们相互的距离将越近,相互影响将越明显,而这就是噪点产生的原因。
问:为什么在很多介绍数码相机的文章中,除了像素多少外,还将CCD面积大小作为一个重要的指标列出?请问CCD面积大小对数码相机性能有何影响?
答:CCD由很多“感光单元”构成,它们将经过镜头的光按照强度转换成电讯号。简单地说:在分辨率相同、生产工艺都一样的情况下,镜头CCD的面积越大,单个“感光单元”的面积也越大,其信噪比和感光能力也就越高,所成像的质量也就越好。此外CCD成像面积越大,可以使用的镜头口径越大、焦距也可以越长,从而降低了对镜头分辨率的要求。其实这与普通相机120底片的成像效果普遍要好于135底片的道理类似。 就图像传感器而言,芯片面积越小,制造的成本就越低,而在面积只有1/2.7英寸左右的感光面积上排列几百万个像素点,已经让每个像素的感光面积缩小到了3微米~5微米。如果想在这样的芯片面积上再增加像素数,就会带来图像信噪比降低、等效感光度降低等大量问题。在3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刚刚出现的时候,很多比较专业的用户还是更欣赏具有1/2英寸大CCD的佳能PowerShot Pro70 168万像素的图像质量,其中单个感光单元的面积较大就是一个重要因素。 当然由于大面积的CCD生产工艺要求非常高,而且大面积CCD的成品率也不高,所以导致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也就导致在分辨率相同的情况下采用大面积CCD数码相机的售价要高出同类产品很多,目前普通民用数码相机CCD最大尺寸仅为2/3英寸,而专业数码相机的感光元件尺寸则达到了与普通135底片相同的水平。当然,作为普通用户来讲,过分关注CCD面积并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毕竟影响数码相机最终成像质量的因素还有很多。
成像器件的面积
CCD/CMOS面积越大,捕获的光子越多,感光性能越好,信噪比越低。因此,面积较大的CCD将会获得更好的成像质量。
内插值
所谓插值只是将 CCD 所形成的实际像素量经过特定的软件进行一定程度的软化模糊处理后,再在影像的相同部分的空隙进行填充而增加影像的像素,这种像素是利用程序复制而形成的,并不实际由CCD生成,CCD所形成的总像素还是没有改变
压缩方式与压缩比
流行的数码图像文件格式有数十种之多,但用于数码相机存储照片的常用格式不过JPEG、TIFF、与RAW几种,这几种图像格式有各自的明显优势,又都有不足。
白平衡的调节
色温对于数码相机而言就是白平衡的问题,在各种不同的光线或光源照射下,目标物的色彩会产生变化。因为白色对于色温的敏感性,数码相机才以白色作为调节的基准颜色,也因此而得名“白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