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晚报记者/易蓉 实习生/何雅妮
又到年末,不少爱美人士频繁进出各大美容机构,整“妆”待发迎新年。除了美白、祛斑、战痘“老三件”的消费项目外,一项号称可以提亮肤色、改善闭口、淡化痘印的“刷酸”项目霸屏各大朋友圈和广告榜,成为美容消费的新潮流。
其实,近两年来,抖音、小红书等平台上的网红博主都提到“刷酸”的诸多好处。去年8月,国家药监局发文提示消费者科学认识“刷酸”美容,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那么,“刷酸”真的有效吗?连日来,记者进行了多方走访和调查。
“刷酸”成为美容消费新热点
“刷酸是一项既刺激但又见效较快的护肤手段”“姐妹,像你这样的情况我建议刷酸……”记者打开小红书、抖音等平台搜索“刷酸”二字,立马推出一大批刷酸教程,如高达38万赞的“大娘级刷酸攻略”,热评第一条就是希望博主一定要推荐刷完后的产品;B站上,电商主播、美妆达人李佳琦专门开课手把手教“刷酸”;进入电商平台,输入“刷酸”二字,便可以看到“30%果酸、2%水杨酸”“水杨酸祛痘印闭口”“控油收缩毛孔”等正在销售的各种“刷酸”产品。
从线上至线下,刷酸成为2021年的美容热频词,也是众多爱美消费者控油祛痘、清洁肌肤的一个常规美容项目。
“尤其是爱长痘痘、爱美的年轻女孩子,由于长期化妆加上卸妆不干净导致皮肤长痘,或者肤色暗沉想提亮肤色的,都会选择刷酸项目来改善皮肤状况。”市省直中医院修复重建与皮肤科副主任唐毅告诉记者。
据介绍,“刷酸”是一种化学换肤术,又称化学剥脱术,是将化学制剂涂在皮肤表面,导致皮肤可控的损伤后促进新的皮肤再生,适当刷酸能有效改善黑头、淡化痘印、暗沉等肌肤问题。
早在2020年底,应消费者的需求和刷酸热潮的兴起,包括省直中医院在内的多个大型公立医院都相继引进了“刷酸”项目,单次刷酸消费在800元左右,一个疗程的套餐价格则优惠不少,4次共计2600元。“一年下来,刷酸的接诊人数高达1500人次,很受消费者青睐。”唐毅表示。
同时,各大美容机构也瞅准商机,纷纷推出刷酸治疗套餐。
株洲市星薇美医疗美容、雅美医疗美容、华美整形美容、爱思特医疗美容等四家美容机构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在刷酸前,他们会对客户的皮肤进行专业全面的检测,结合皮肤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对客户进行刷酸治疗。如爱思特医疗美容的果酸焕肤的全脸刷酸消费在880元/次。
连带“刷酸”火热的还有刷酸产品。《2021“刷酸”护肤消费新风向》显示,凡士林5号果酸润肤露成为2021年1月至5月刷酸护肤身体乳TOP1,销量达27.3万件。小众品牌芯丝翠推出的10%果酸润肤乳排名TOP5,销量3.3万。近一年线上刷酸护肤市场规模将近9亿元,销售趋势一路走高。
“刷酸”不是美容“万能刷”
能祛痘、收毛孔、去黑头、抗衰老,刷酸真的万能?
“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刷酸,皮肤炎症较重、患有痤疮伴敏感肌肤、疤痕体质和孕妇应避免进行果酸焕肤美容,而且不同的酸类针对的皮肤问题也不同。”唐毅提醒,由于不同的酸对于肌肤问题的针对性不同,一些消费者急于求成,直接选择高浓度、刺激性强的酸进行护肤,这样不但肌肤问题得不到改善,反而导致“大烂脸”。而有的消费者对于酸的具体功效不了解,跟风选择市面上较火的含酸类护肤品也不可避免地“踩了雷”。
据介绍,以市面上火爆的几种酸为例,果酸主要功效以抗衰老、祛暗沉和软化角质为主;水杨酸适合油性肌肤,对改善闭口、痘痘等肌肤问题有效果;低浓度的维A酸可以直接用于痤疮的治疗,但剂量和使用方式要遵循医嘱;杏仁酸效果和水杨酸相似,但更安全温和。
“果酸最容易灼伤皮肤,不建议消费者自行在家刷果酸,家用刷酸最好是选择浓度在2%至3%的酸类为好,同时频次不宜过高,至少半个月1次,且首次停留时间不宜过长,要逐渐给皮肤建立耐受,刷酸后注意保湿和修复。”唐毅说。
【记者手记】爱“面子”也要爱健康
易 蓉
随着功效性护肤的声量日益高涨,刷酸凭借高功效、见效快等特点,已经成了新的一股护肤潮流。但伴随刷酸市场的火热以及新概念带来的新消费,开始出现了鱼龙混杂的情况,使得不少消费者“谈酸色变”。
记者从黑猫投诉平台上看到,不少消费者对“刷酸”产品的投诉,最常见的就是皮肤受损。也就是说,消费者本想刷个酸,其实可能刷的是危险。
2021年8月11日,国家药监局发布了一篇名为《科学认识“刷酸”美容》的科普性文章,指出较高浓度的酸对皮肤具有一定的刺激和破坏作用。随着“酸”浓度的增加、停留时间的延长,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也随之上升。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暂时性红斑、肿胀、刺痛、灼热等不适,术后可能出现结痂、色素沉着等。
化妆品是以清洁、保护、美化、修饰为目的的日用化学工业产品,不具有医疗作用。部分化妆品能够实现一定的清洁、去角质等功效,但与“刷酸治疗”有着本质区别。国家药监局强调,化妆品禁止明示或者暗示具有医疗作用,避免使用“换肤”等不当宣称,防止误导消费者。
值得注意的是,不止刷酸,近年来美容界出现各种概念,以吸引消费者,但国人敏感肌肤正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与不良广告引导下消费者乱用产品有一定关系。
根据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皮肤美容学组等发布的《中国敏感性皮肤整治专家共识》,我国平均每3个女性中就有一个是敏感肌。其中20岁至35岁是易敏高发人群,占比超过七成。
总之,变美不能一蹴而就。刷酸虽然风很大,但还是有一定的风险。消费者在追求美的同时也要保持理性,不能一味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
【来源:株洲新闻网_热点】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