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贾平凹在西安生活了46年。他从商洛老家进入西北大学学习,到参加工作,长期生活在西安。对于西安的感受,留有他的足迹,无论寻访、陶醉、感念、起笔的过程里,还是西安的味道自始至终成就着他。
从八十年代开始,写作让贾平凹在全国有了名气。低调、谦和的他在文学这条路上,勤奋中做到了深入生活,做到了潜心创作,数量惊人。他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家和文学奇才,是一位当代中国颇富创造精神和广泛影响的具有世界意义的作家,也是当代中国可以进入中国和世界文学史册为数不多的著名文学家之一,被誉为中国当代文坛的一棵“常青树”,是中国作家的一面旗帜。
春风送暖,文坛又传来年近花甲的贾平凹又一部42万字最新力作《山本》新鲜出炉,这也是他的第16部长篇小说,书名起初叫《秦岭志》,因和之前的作品《秦腔》有点重复,现改名为《山本》。这部作品依旧把聚焦点放在了身边的秦岭山,讲述的是陕西故事,是他生命中的秦岭。《人民文学》杂志2018年第二期首先刊登了《山本》后记,《收获》杂志长篇专号(春卷)刊发全文,单行本分别由作家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平装、精装两个版本……阅读后记,笔者深切感受到:《山本》无疑又是一部值得期待的大作。
“人的一生实在是太短了,干不了几件事。当我选择了写作,就退化了别的生存功能,虽不敢懈怠,但自知器格简陋、才质单薄,无法达到我向往的境界,无法完成我追求的作品。别人或许是在建造故宅,我只是经营农家四合院。”正如笔者之前采访中贾平凹所言,现在六十多岁了,生活节奏和我三四十岁是一样的,除逢年过节和外事活动外,每天早晨老婆把我送到书房,一直到晚上十二点以后才回去……贾平凹曾对笔者说:有人说我怎么年纪大了却越来越能写,我想这是阅历所至。我不主张人们称我为“文坛劳模”,作家就是一个行当,本身就是弄这一行的,自己觉得还能写,就多写一些。或许,在我们常人眼中,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书法家、画家,被誉为“鬼才”“怪才”“奇才”等头衔的贾平凹功成名就,是命运的宠儿。然而对于创作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贾平凹在文学殿堂坚持自己的创作方向,摄取属于自己的文学资源,用责任和生命在文学征途上为时代和社会立言。
“我庆幸这座城在中国的西部,在苍茫的关中平原上,其实只能在中国西部的关中平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