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首 贝 覀(西)笔画数 10 五笔 SMU
- 参考:賈 价 夃 估
贾(賈-gǔ-动词)
(形声。本义:做买卖)
⑴ 同本义 [do business]
- 贾,市也。——《说文》
- 父母已去,兄嫂令我行贾。——《乐府诗集·孤儿行》
- 鄙谚曰:“长袖善舞,多财善贾。”——《韩非子·五蠹》
- 贾资(做买卖的资金);
- 贾道(做买卖之道);
- 贾贸(买卖;交易);
- 贾贷(买卖)
⑵ 坐卖。泛指卖 [sell]
- 极赏则民贾其上。——《周书·命训》
- 以商贾阜货而行市。——《周礼·地官·司市》
- 注:“商店卖物曰贾。”
- 齐高固入晋师,桀石以投人,禽之,而乘其车,击桑本焉,以徇齐垒。曰:“欲勇者,贾余余勇。”——《左传·成公二年》
- 贾欺(兜售谎言);
- 贾用(卖东西);
- 贾勇(出卖勇力)
⑶ 买 [buy]
- 贾余馀勇。——《左传·成公二年》
- 平子每岁贾马。——《左传·昭公二十九年》
- 贾马(买马);
- 贾田(买田);
- 贾官(买取官职)
⑷ 谋求;求取 [strive for]
- 谋于众不以贾好。——《国语·晋语》
- 贾誉(沽名钓誉);
- 贾诚(博取忠诚的名声);
- 贾国(谋取国柄);
- 贾利(求取利益);
- 贾息(经商求利)
⑸ 招引,招惹 [court]
- 吾焉用此以贾害也。——《左传·桓公十年》
- 不怀宝以贾害,不饰表以招累。——《晋书·张华传·鹪鹩赋》
- 贾害(自惹祸害);
- 贾憎(招致憎恨);
- 贾怠(招致百姓怠惰)
贾(賈-gǔ-名词)
⑴ 商人。古时特指囤积营利的坐商,古时候称行商为“商”,坐商为“贾”。后泛指商人 [merchant]
- 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孟子·梁惠王上》
- 贾竖易动以利。——《史记·留侯世家》
- 商贾相与歌于市。——宋·苏轼《喜雨亭记》
- 一日,新贾合两部为大会。——《马伶传》
- 贾田(商贾人家所受的田);
- 贾胡(指古代西域的商人);
- 贾竖(商人奴才);
- 贾侩(商人、市侩)
⑵ 古官名 [an official‘s name]。
- 郈鲂假使为贾正焉。——《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 贾正(古官名。掌管城市商业,调节物价)
另见jiǎ-贾(賈-jiǎ-名词)
(形声。从贝,覀(xià)声。(gǔ)本义:做买卖)
⑴ 中国古国名 [Jia state]。姬姓,唐叔虞少子公明封此。后为晋所灭。地在今山西省襄汾县东
⑵ 一种鸟的名字。鹰属 [buzzard]
⑶ 姓(见下)
贾余庆献谄于后。(贾为南宋的右丞相,充任祈请使与文天祥一同出使元营。他和吕师孟都是通敌卖国的,所以说“构恶”、“献谄”。)——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 贾董(汉贾谊和董仲舒的并称。二人以文才著名)
- 另见gǔ
贾(賈-jià-名词)
通“价”。价格,价值 [price]
- 我待贾者也。——《论语·子罕》
- 求善贾而沽诸?
- 从许子之道,则市贾不贰。——《孟子·滕文公上》
- 有者,半贾而卖。——晁错《论贵粟疏》
- 求食者皆多人所共得利之事,以作此鬻卖于市,得价以归,乃得食焉。——《论衡·刺孟》
- 而贾咸贵。——《汉书·宣帝纪》
- 问君贾几何?——《汉书·杨朴传》
另见gǔ;jiǎ-贾(賈-jiǎ )姓。源流一
出自周成王之弟唐叔虞的少子公明之后,属于以国名为氏。
据史籍《元和姓纂》及《新唐书》的记载,西周初期,周成王姬诵的弟弟唐叔虞,因“桐叶封弟”的缘故,在周公灭唐(今山西翼城)后被封于故唐地,包括以前夏王朝建都的地区(今山西夏县),并赏给怀姓九宗。自此,唐叔虞成了后世唐、何、杨、温、韩等许多姓氏的始祖。到周夷王姬燮继位后,改称唐侯为晋侯,是为后世的晋国历代君主。关于唐叔虞,历史典籍里记载着神话般的传说和有趣的故事。
同时,《史记》里还记载了著名的“剪桐封弟”的故事,这个故事在《吕氏春秋·重言》、《说苑·君道》里也有记载。
在周公分封唐叔虞于唐地后不久的周康王元年(公元前1020年),周成王之子姬钊继位就是周康王。周康王再封唐叔虞的少子姬公明于贾地(今山西襄汾),名义上是唐国的一个附庸国,伯爵,史称贾伯。在史籍《元和姓纂》、《新唐书·宰相世袭表》、《辞源》里,都对贾氏的来源作了一致的记述。在史籍《新唐书·宰相世袭表》记载姬姓贾氏的始祖叫贾公明,号为贾伯,是唐叔虞的少子姬公明。
以周康王继位时(公元前1020)算起,到被晋武公所灭,贾公明及其子孙统治了贾国共计三百四十二年。有资料介绍,晋武公灭贾国后,“将贾氏子孙遣散各地”,其姓氏皆称贾氏,世代相传至今,正确读音作jiǎ(ㄐㄧㄚˇ)。
源流二出自春秋时著名人物狐偃之
子狐射姑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字为氏。在史籍《新唐书·宰相世袭表》记载:“晋公族狐偃之子射姑为晋太师,食邑于贾”。因此,狐射姑又称贾季。
狐偃,公元前715年~前629年,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上卿,字子犯,公子姬重耳(晋文公)的舅父,亦称舅犯(咎犯)。其父为著名的狐突,字伯行,为大戎狐氏人(今山西交城却波村)。狐突事晋国为大夫,狐偃即随其父至晋都曲沃(今山西闻喜)。公子姬重耳少年时期便受教于狐偃,赵衰等。狐射姑,也是晋文公手下的五个最有能耐的大夫之一,史称狐射姑为晋国“股肱”。在晋国历史上,晋文公尊重狐偃就象尊重父亲,尊重赵衰就象尊重老师,而尊重狐射姑就象尊重兄长。在史籍《国语·晋语》中谈论狐射姑:“博闻多识而且恭敬谨慎。”狐射姑不仅文化修养很高,学识渊博,而且谦恭厚德,性仁心慈,言行谨慎。狐射姑后因得食贾邑,故而在历史上又称为贾季。
晋襄公逝世后,朝堂上在立晋襄公的哪一个弟弟为君的问题上发生了激烈争斗。贾季为避祸而逃亡翟国(狄国),其子孙便以先祖封地名称为姓氏,称贾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三源于子姓,出自殷商末期贾国,属于以国名为氏。有关远古贾国的情况,历史上仅有如此记载:殷商时代,如今的山西省贾乡一带有贾国。按殷商末期周族成为华夏大地上四大诸侯之一,且能够以周地为出征点一举攻击殷商来看,那个子姓古贾国在周武王姬发灭商的一系列战争举措实施前已经荡然无存了,或已经臣服于周武王了。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殷商后,子姓古贾国不复存在,其国贵族与子民或以国名为姓氏称贾氏,当极具可能。
源流四源于官位,出自商、周时期官吏贾正,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贾正,亦称贾师,在周王朝中称作贾师,在鲁国称作贾正,职责是与胥师共同掌管政令实施以及处罚,兼担监督和管理都城中的贸易活动,调节物价,稳定市场。隶属于地官府司所辖。
在贾正、贾师、市吏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省称贾氏,世代相传至今,正确读音作gǔ,今读作jiǎ亦可。
源流五源于蒙古族等北方、西方少数民族,属于文化上汉化改姓为氏。
(1)蒙古族杭席古德氏,源出厄鲁特蒙古的一个分支,明朝时期即冠汉姓为贾氏。
(2)蒙古族贾拉喇氏,亦称查拉里氏、扎拉哩氏,源出元朝时期蒙古扎剌儿部,以部为氏,世居瓦尔喀(今南自长白山、图门江以北,北自黑龙江下游乌扎拉地方以南,东至俄罗斯滨海地区南,包括赫席赫、鄂漠和苏鲁、佛讷赫托克索等地)、乌拉(今吉林永吉)、扎库木(今辽宁新宾伊勒登河西岸下营子)等地,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JalariHala,多冠汉姓为贾氏、张氏、詹氏、年氏、白等。 蒙古族贾氏读音皆作jiǎ。 在十六国至北朝出现的贾姓人物多来自凉州地区。后秦苻生时有“尚书仆射贾玄石”,北魏道武 王 时有尚书左丞武威姑臧人贾彝,孝文帝太和中有坐事受腐刑的酒泉籍阉官贾粲等“堡”,山西省、陕西省多此地名,比如陕西长安到山西太原通道上,有灵石贾胡堡,建于北朝年间。贾胡堡是一座堡子,其名称来历有二,一说因该堡所聚胡人行商多而获名。二说是当地胡姓的人创建的堡。贾胡堡因为居民富庶,为南北东西胡商货物集散之地,其石墙较他堡为宽大厚固。南北朝时,北魏起于山西,鲜卑拓跋氏纵横无敌,先后吞灭后燕、夏、北燕、北凉诸国,统一北方,北魏孝文帝改革推行鲜卑族姓改为汉字姓政策。
源流六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1)满族嘉佳氏,满语为Giyagiya Hala,世居乌喇(今吉林永吉),后多冠汉姓为贾氏。
(2)满族嘉穆呼氏,满语为Giyamhu Hala,以地为姓,世居辉发(今吉林柳河、辉发河以及沙河下游,桦甸、辉南一带),所冠汉姓为有贾氏、佟氏等。
(3)满族嘉布塔喇氏,亦称嘉普塔喇氏、嘉塔喇氏,满语为Giyabutala Hala,世居辉发(今吉林柳河、辉发河以及沙河下游,桦甸、辉南一带)、尼雅满山(今辽宁新宾),所冠汉姓即为有贾氏。
(4)满族贾佳氏,满语为Giagiya Hala,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融入鲜卑民族,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嘉木湖(今辽宁新宾)、嘉哈(今辽宁新宾夹河村)、哈达(今辽宁西丰小清河流域)等地,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贾氏。北宋时候女真族已有贾佳氏,有的贾佳氏因为汉文化影响,改汉字姓为贾氏。
源流七源于锡伯族,属于汉化改姓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锡伯族贾思胡里氏,亦称扎思瑚哩氏,世居卦勒察和伦(今俄罗斯乌苏里斯克)、吉林乌喇(今吉林永吉)、伯都讷(今吉林松源)等地,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Jas’huuri Hala。
锡伯族、满族贾思胡里氏,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贾氏、臧氏、扎氏、张氏、托氏等,贾氏读音作jiǎ(ㄐㄧㄚˇ)。
源流八源于各民族变姓,属于汉化改姓氏。
今彝族、苗族、土家族等南方少数民族中,均有贾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贾氏,世代相传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