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办公设备>投影仪>

液晶电视与投影仪哪个更清晰(电视跟投影仪哪个更实用)

液晶电视与投影仪哪个更清晰(电视跟投影仪哪个更实用)

更新时间:2021-12-09 20:40:55

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已经开幕。作为最佳的大屏看球利器,各种家用投影进入空前的“促销大潮”之中。业内预计,今年5-7月,大概会有40-50万台各种家用投影被消费者采购。

面对家用投影的流行,很多新玩家会发现一个问题:家用投影目前依然是720P和1080p产品占据绝大部分销量,这与液晶电视机7成左右的4K占比形成了鲜明的差别。都是家用显示产品,为何投影机和彩电的分辨率指标截然不同呢?这里面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吗?

投影机分辨率“长”相和液晶电视大不一样

对于投影机分辨率的秘密,笔者首先想从微观结构上进行介绍——即去说明一下投影机和彩电的分辨率在单一像素点上的差别。

对于显示设备,分辨率是指视觉屏幕上,拥有多少个最小的、表达完整色彩空间的“物理结构”。这个结构就被称为像素点。但是,一个完整的色彩空间,必须由“红绿蓝”三个原色呈现。这就使得像素点必须包含“红绿蓝”三个亚像素结构。

液晶电视、等离子电视、OLED电视和CRT电视产品的亚像素结构,采用了平面排列的方式。即红绿蓝每一个点占据独立的空间位置。但是,投影机产品的亚像素,采用了“重叠排列”的方式:无论是3LCD投影机、DLP投影机还是3LCOS投影机,他们的三个亚像素在屏幕上都不会独立占据空间,而是叠加在一起。直观地感受就是,最近距离观看显示画面时,消费者在投影机画面上不会看到“红绿蓝”独立色彩的颗粒。

投影机这种像素构成方式,产生了两个显著的显示优势:1.投影机实际显示屏上的最小显示单元,即亚像素的数量只有液晶彩电的三分之一,这有利于整体显示画面降低颗粒感、不会出现斜线条边缘像素色散。尤其是在大屏幕上,当像素颗粒更大时,这种好处直接带来更高的“视觉清晰效果”。

2.由于液晶彩电等显示技术采用平面亚像素排列。这使得区隔这些亚像素需要额外的物理结构——即更多的亚像素颗粒点的“边框”。这使得液晶彩电的显示“开口率”明显小于任何投影机技术:不要说DLP光阀90%以上的开口率,液晶彩电的面板开口率比液晶投影机也要小很多。而开口率技术指标的不足,或者说是显示屏最小显示单元之间更为“粗壮”的物理结构,会让整个画面的连续性变差、颗粒感增强——在大尺寸显示时,这种变化也会格外明确。

所以,对于投影机而言,其因为像素结构上与液晶彩电的决然不同,导致相同像素密度(分辨率)和画面尺寸下,投影机的画质清晰、流畅程度总是更好一些。目前液晶电视,例如55英寸产品全面普及4K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用更高的分辨率弥补“实现大画面后开口率、亚像素等结构特征造成的额外画质颗粒感”。

投影机分辨率的“视觉效果”和液晶电视大不一样

除了在单个像素的微观结构上,投影机与液晶电视的分辨率有显著差别之外;在宏观的应用效果上,投影机与液晶彩电的分辨率概念也“显著不一样”。

为什么显示设备要追求高分辨率呢?很多人觉得是要体现“细节清晰度”。这个答案不能说错误,但是却真的不准确。如果单纯追求细节清晰度,显示内容制作,用大量“特写”镜头岂不是最简单、方便、效果最好的方法!——分辨率真实的含义和目的是“增加显示画面的信息承载量”:即,更高的分辨率,意味着提供更多的“每帧画面”的信息量。

然而,从人类视觉过程的角度看,大脑对于单位时间、总视野内的信息量的识别能力是很有限。在自然生活中,人类通过观察,抓住更多的信息,往往需要“长时间的反复观察、比较和发现的过程”。在显示设备的应用过程中,亦同样有这样的规律——只不过对于家庭娱乐,人们不会轻易的“长时间的反复观察、比较,并去发现”每一个画面的所有细节信息:对于一次性,一过的观察,人类的视觉认知,更倾向于把握前后逻辑关系中的“重点信息”。

所以,在显示认知这个学术框架下,一般认为,设备分辨率提升,对于实际视觉和大脑感知的“清晰度”效果的影响并不是线性的,而是随着分辨率越来越高,体验到的效果增加越来越不显著。——这就是为什么消费者感觉,从标清到全高清的4倍分辨率变化是天壤之别,而从全高清到4K的4倍分辨率变化,画质却提升有限的原因。

这个原理决定了“人们并不是总能从更高的分辨率中得到更清晰的体验感”(要考虑大脑的认知规律和能力),尤其是对于投影而言,这一点更被放大了。

投影机显示和彩电产品比较,最大的差异是,投影机是以大屏幕显示为“标准应用模式”的。在更大的画面(至少是彩电产品4倍面积)中,整个显示面积的大幅增加,人眼需要更多专注度,才能获得整个画面中不同部位的“重点信息”,从而在更细腻的细节层面导致了“大脑反应层”的“分辨率”下降。这就是为何电影院的巨幕2K画面,很多时候感觉清晰度和自家的4K液晶电视差异不是很大的原因——而他们像素点的几何尺寸差距、分辨率密度指标却是10倍,甚至几十倍的。

正是因为,更高分辨率的核心意义是提供更多的信息承载力,而人的视觉过程对信息处理的瓶颈是非常明确的,所以导致“越大的画面就需要越高的分辨率”这一点并不是“绝对”的真理。数字影院的大屏幕就是最好的证明——如果屏幕大一倍,像素量也要提高一倍,那么10-20米的巨幕,该用多高的分辨率的设备呢?(实际应用中,电影观众并没有感觉到现有的2K和4K分辨率的巨幕有多么不足啊!)

家用投影显示的大画面特征,使得投影机的分辨率需求必须与大画面对视觉认知过程的影响结合起来考虑。尤其是在家居应用的观看距离不过2.5-3.5米的空间内,大画面完整覆盖整个视野,相当于对画面细节进行3-5倍的放大,并完整呈现覆盖到大脑皮层视觉分析部位上,这让大脑分析画面细节的工作量增加,从而导致“2K分辨率”从40英寸的液晶彩电到100英寸的投影机,画面的清晰度直观感受变化“并不因为画面更大,而损失清晰度;反而觉得画面更清晰、震撼,欣赏时获得的细节认知更多”。

在“技术过剩”之下,投影选购更讲“综合效果”

诚然,目前很多消费者是4K标准的拥护者,这符合显示技术产品不断进步的潮流——投影机产品也在不断的去实现“更为经济好用”的4K产品。

但是,另一方面,4K视频内容还是广泛缺乏的。国内至今没有纯4K内容的电视频道,更不用遑论8K视频内容了。本届世界杯虽然4K和HDR成为转播金标准,但是,更多的电视台转播的依然是高清和标清信号,而非4K信号。在民用显示市场,4K为代表的新一代标准,已经被认为具有“技术过剩”的特征,从而导致整个产业链只有液晶电视在高速推动4K的普及——因为大尺寸液晶面板制造,2K和4K的成本几乎相当: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当然技术指标越高越好。

然而,对于投影机的选购而言,720p、1080p、4K的价格差距非常明显:无论是微投、家庭影院投影机,还是激光电视,分辨率的提升都意味着价格成本的大幅增长。尤其是考虑到投影机在分辨率上有诸如上文提到的“种种特殊之处”,目前是否值得选购高昂价格的4K产品,是一个需要消费者谨慎对待的问题。

从2017年的市场统计数据看,近6成的家用投影机用户选择的是720P的微投产品。真正4K产品的销量不过1%的市场。这更是用“群众的眼睛”证明了,720P、1080P分辨率的投影机是足用、堪用和好用的。在投影机特殊的分辨率技术特点下,1080p的投影百英寸巨幕,能够带来的视觉震撼性、清晰度、可玩性等综合指标一定高于“55英寸4K液晶彩电”。用液晶电视的分辨率指标,来证明投影机产品的“分辨率不中用”,是站不住脚的。

分辨率选购几个小贴士,这些知识点都不能少

在聊了投影机分辨率的特殊性、与液晶电视的差别之后,笔者还想补充几个特别的分辨率概念:借此让大家对分辨率的选购更为“得心应手”一些。

第一个是,同一种分辨率,不同的像素结构。比如,液晶电视的4K有RGB 4K产品,还有四色4K产品。后者的价格明显便宜,但是单位面积上的信息承载能力也要低一些。投影机产品上,也存在着不同的分辨率实现形式,比如4K产品有原生4K分辨率和抖动4K分辨率,在理论上虽然二者的效果相当,但是实际产品中,受到工程技术制约“原生好于抖动”是业内的共识。同时,都是原生分辨率,还有不同像素形状——如菱形和矩形的差异,二者比较,矩形像素的显示优势也是明确的。

第二个是,显示设备物理分辨率之外的“兼容分辨率”——即,设备能输入的信号所具有的分辨率水平。目前,液晶电视大多数兼容4K分辨率(在不同刷新率上,不同产品也有差异);而投影机产品未必均支持4K分辨率内容的输入。对于消费者,兼容指标越高当然越好。尤其是对于4K分辨率信号,行业发展呈现越来越多的趋势——如果设备不支持这个信号,可能以后要专门额外配备“播放机”产品进行信号规格的转化了。

“分辨率”作为显示设备最核心的“应用指标”,是一个比较复杂,而且绝对值得重视的选购标准。彩电是这样,家用投影机,微投、激光电视、影院投影也是如此。选购一台理想的家用大屏设备,离不开对分辨率的科学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