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画的是什么”
“你画的好像”
由这两个引号开篇,来谈谈学画画过程中对于形的认识问题。
和风林美术,为学习画画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的你,出谋划策,分享解读。
你一定也会在画画过程中,经常听到上面这样的声音,文章偏长,希望你看过这篇文章能更释然或者产生新的疑惑。
开篇- 你觉得写实难么?
谈写实一定离不开对形的把握。
那么你是怎样来把握对象的形呢,看到这张图你应该知道是说的是什么了
从最开始学习画画应该都接触过这样的方式来把握物像的形,如果你没接触过这种方式,要么是你老师太厉害,不用这样的方式;要么就是你老师有“猫腻”。
考虑到有些小伙伴是零基础,在这里简单地解读一下,了解是怎么回事的小伙伴可以继续往下翻。
铅笔测量法:简单地说就是用铅笔作为参考工具、参照物(其实用其他工具也是一样的,只是对于画画来说铅笔是最方便的),对物像进行比较的方式,来把握一些你看到的物像平面状态下一些基本的比例关系或者位置关系等等,这种方式无疑也是比较科学的。
但是当你想要更艺术化的表现对象时,或许可以打破这样的方式。
还不明白这种方式的小伙伴可以私信,知无不言。
其实说到这种铅笔测量的方法,那么你知不知道它实际上是在教我们的眼睛怎么进行客观的观察物像的呢。
在你的印象里,除了初学者之外,是不是很少看到画画过程中经常拿着铅笔这样瞄来瞄去画画的人呢,因为他们的眼睛已经得到了这样的训练,即便没有铅笔作为参考,也可以把握物像的形,这就不得不说到基本的观察方法--整体比较,听起来是不是特别简单,四个字,但要真的掌握了它,也是需要不断的加强这种比较意识的。
- 怎么理解整体比较的观察方法?
把握物像的形,从客观上来说,无非是抓住物像的形象特征,一般就是涉及到物像或物像之间的比例、大小、位置等等关系的问题。
这里讲的是直接地观看物像的方法。
观察方法掌握之后,对于写实来说,应该不算难,整体比较的方式,强调的是整体与比较。你应该清楚画面本身的绘画元素之间关系的成立都是相对的,什么是相对的呢,来看个例子吧
你说这个瓶子是高还是矮
如果两个放一起了呢
我们认为某个东西是高是矮,是胖是瘦,或者说认为纸是白的还是灰的,一定是跟其他的物像进行了比较,即便没有直接的比较对象时,我们也会在脑海里与我们的生活经验中的东西进行比较,来给物像下个定义,这是为了更好的描述物像进行交流的过程产生的这种意识。
同样的当练习得多了,观察物像的一些比例关系、大小关系或者位置关系的问题时,自然没有铅笔作为参考,也一样可以直接让它们在眼里产生比较,形成某种关系,进而把这种关系体现在画面里边的过程,就是整体比较的观察方法的运用了。
- 一些打形的方法
现在已经有很多工具可以辅助来把握物像的形,比如借用尺子画一些方格、甚至用投影仪直接投射在画布上等等。
画的好≠写实,画的不像≠没有天赋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受,有时对于形把握的不是那么接近客观现实,但却更符合我们对于物像的感受,有时称为神似。
我们往往认为画的不像,就觉得自己没有绘画天赋,这其实是很大的误解;
又往往认为画的像、画的写实等同于画的好(写实的画对于大众来说更容易解读),这就更是误解了。
但不是说画的像、画的写实就不好,它只是我们理解客观事物或者说我们对客观世界的其中的一种认知方式。
不同的时代背景、时代需求,画家本身的生活背景、文化构成等等的各异,都会造成差异性。
画得像是可以训练的,画得不像还具有艺术价值是不好训练而来的。但是大家不要过度理解,不要为了不像而不像,去盲目求新求奇也是没有意义的。
形之外的力-感知力感知力和情感的联系
你还记得第一次上学的感受么;
你还记得第一次喝矿泉水的感受么;
你还记得第一次受表扬或被处分的感受么;
不断地对不同形状的物体进行练习,除了锻炼观察力、手的控制能力,更多的也是在锻炼感知力——通过对不同的形或形的组合的客观感受,以及对形不同表现方式的主观表现,带来的不同感受。
对形的练习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对感知力的锻炼,物像的形只不过是感知力训练的一部分,也可以引申到对质感、肌理、明暗、重量、距离等等的感知力,进而到对生活、社会的感知力,到对自我与他人的感知力,到对自然客观世界的感知力等等,怎样来消化和呈现这种感知力,或许艺术也就有了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