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办公设备>扫描仪>

扫描仪辐射对人体的危害(扫描仪在扫描的时候有辐射吗)

扫描仪辐射对人体的危害(扫描仪在扫描的时候有辐射吗)

更新时间:2022-02-13 19:01:44

国际先驱导报4月18日报道因检测结果精准并可及时发现病症,如今,患者纷纷把计算机断层成像(CT)扫描仪、磁共振成像(MRI)仪、核磁共振成像(NMRI)仪等仪器当作疾病筛检的上佳之选,即便这些高端“神器”检查收费昂贵。

与仅可得到二维影像的常规X射线检查相比,CT可显示全部三维影像,还可显示更多细节(例如用来诊断内脏器官、骨、软组织和血管等疾病),因此具有明显优势。但如今越来越多的轻伤患者接受CT扫描,这种现象不禁让人想问是否存在过度检查情况并带来健康风险。

CT过度扫描辐射可致癌

CT扫描几乎是被全球患者所钟爱。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教授丽塔·兰德伯格发表在美国权威期刊《内科学文献》的文章指出:2005年至2013年,接受CT检查的患者人数从3.51%增加至7.17%。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周刊最近一份医学报告的主笔戴维·布伦纳直言不讳:“目前所做的CT检查中,约有1/3从医学角度来看根本不必要。几乎所有因为腹痛或慢性头痛来到急诊室的人都会理所当然地接受CT扫描。”如今全美每年所做CT总数约为6200万人次,比1980年的300万人次涨了20倍。

在地球另一端,作为世界上最早也是目前最为广泛使用PET-CT进行体检的国家,日本由此催生国际“体检旅游”服务,目前吸引了大量中国人组团前往该国进行体检。而欧洲各国医疗体系发达,据世界经合组织2011年资料显示,德国每百万人口拥有CT扫描仪16.4台,英国为7.4台,法国为11台,以上三国拥有NMRI设备依次为8.6台,6.1台,5.6台。免费接受此类检查是“纳税人”理所当然享受的医疗福利。澳大利亚接受CT扫描的人数则以平均每年12%的速度增长。

扫描检查真有那么靠谱吗?实际上,对于CT等检查安全性的质疑和探讨一直存在。一篇发表在2007年《亚太肿瘤预防杂志》的论文显示:研究发现,在用PET-CT对50岁至59岁的健康日本人体检时,其阳性预测值仅有3.3%。换句话说,经PET-CT体检发现有肿瘤异常的患者中,近97%都不是真正的恶性肿瘤患者。

而CT的辐射性则不容忽视。若以60公斤体重为标准,一次PET-CT扫描的有效辐射剂量在6.34毫西弗至9.48毫西弗之间。这意味着,在日本,很多假阳性患者暴露在至少6.34毫西弗的辐射中,却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收益。日本国内有专家开始提出:对于运用PET-CT给健康人做体检,仍需更多效果评估。

部分医学资料更让人触目惊心。比如有资料显示,在X光、CT检查比较普遍的日本,每年新增癌症病例中3.2%是由这两种检查造成的。在CT检查过度的美国,每年因该检查引起的恶性肿瘤达2.9万例。尤其在美国,CT医学辐射已取代自然环境里的氡成为美国人遭受辐射的主要源头。据相关医学资料预测,医院滥用CT检查可能会使美国今后二三十年间多出现300万例癌症患者。澳大利亚医学研究人员认为,澳大利亚每年有超过400例的新增癌症病例是由频繁使用CT扫描诊断引发。

目前世界范围内还没有关于CT检查者与患癌风险之间关系的大样本调查研究。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应避免不必要的CT检查。据业内人士了解,现在最好的CT拍一次相当于拍700张胸片。一次对胸部的CT扫描,辐射量就达到10~15毫西弗,而一次常规的X光胸透辐射量为0.01~0.15毫西弗,乳房X光照射的辐射量为3毫西弗,牙齿X光照射只有0.005毫西弗。辐射量因机器和人而异,但是辐射造成的危害能够不断累积,贯穿人的一生。

各国对扫描检查态度迥异

各国医学界都不否认,CT扫描等先进成像设备在许多情况下是非常重要的诊断手段,欧美地区发达国家诸如CT扫描仪、NMRI仪等先进医疗设备全备,但是各国接受度和采用度大相径庭。

多年来,癌症一直是美国人第一大健康杀手,其中肺癌是美国男性和女性的最大威胁,美国国立癌症研究院对提供CT诊查的机构进行了大规模的临床试验,以55岁至74岁的重度吸烟者为对象,对CT检查效果进行研究发现,与单纯的胸部X光检查相比,低辐射肺癌CT的受检对象肝癌死亡率减少了20%,而总死亡率(包含了肺癌以外的致死因素)也减少6.7%。

另据美国2007年的统计显示,仅非小细胞肺癌一项,由于用了PET-CT,就给美国政府的联邦医疗保险省了19亿美元(1美元约合6.46元人民币),而这只是美国多种保险中的一种。PET-CT扫描等检查手段省去医生很多诊断程序,因此,美国医生喜欢采用PET-CT扫描,认为它是治疗癌症(尤其是肺癌)、节约资源行之有效的方法。

有趣的是,使用CT检查,加拿大持完全相反的观点。加政府资助的非营利性组织“加拿大医疗服务研究基金会”指出,PET-CT扫描不仅不能预防癌症相关的死亡,还会给患者带来风险,包括不必要的检查、过多的放射暴露以及很高的错误率,又会增加过度医疗几率。该基金会推崇具有易感性和特异性,错误率较低、不伤害病人的检查。实际上,加国医生治疗相对保守,不爱轻易开CT等检查单。

和加拿大一样,其他不少国家考虑到隐藏在CT等检查背后的辐射危险,对这些检查非常慎重。有些国家甚至未将其列入某些疾病的常规检查。就连日本也承认,还在等待更多证据证实其效果和安全性,暂时不会将它作为指南来推动。

欧洲绝大多数国家态度更鲜明,根本不是病人要求检查,医生就给做,只有其他检测手段无法正确判断病情时迫不得已而为之。芬兰一家私立的癌症检测理疗中心院长表示,不会随便使用PET-CT进行体检:“再有钱也没有用,必须在其他仪器检查之后,医生认为有必要才能做。”荷兰癌症研究所核医学部专家科内利斯·赫夫纳格尔表示,“像日本那样的PET-CT体检,可能100个人里才检查出5个人。为了5个人而让其他95个人承担辐射风险,不值得。这不是因为价格,而是因为风险。”

监管是防止滥用的关键

相关法律监督,医生的专业认知及职业操守是堵住滥用CT等扫描检查的重要环节。国外医疗体制是杜绝过度医疗现象的关键。譬如加拿大和法国都实行社会医保制度,医、药分家,诊、疗分家,病人看一个病也许要涉及好几家医疗机构,各医疗机构之间没有利益联系。

一位法国当地人告诉《国际先驱导报》:“法国影像中心是独立的,不和医院发生利益关系,且成像检查不指定哪个中心,所以不存在医生为创收而鼓励病人做不必要检查的现象。此外,而法国的影像拍片检查基本是社保报销,社保机构里有专业人员会审核拍片的合理性。所以想钻空子也不容易。”

说到底,对于CT之类的检查,国外医学界并非不主张,至少在适应症的范围内进行CT检查是非常有好处的,但是不提倡那些不必要的检查。而且医院在给病患进行检查时特别讲究操作规范,十分注意做好屏蔽保护工作,力求最大程度上减少不当操作带来的辐射。(本报特约撰稿发自温哥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