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原祎鸣
编辑 | 许悦
12月16日,北京市医保局消息,北京将于2021年1月1日起实现医保电子凭证就医结算,相关认证渠道自即日起已正式开通。
据北京市医保局,此次医保电子凭证有三个特点:
- 线下结算。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通过本市认证的渠道平台(如北京通APP、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微信、支付宝和金融机构APP等)激活医保电子凭证后,可在本市定点医疗机构通过扫描医保电子凭证,确认参保人员身份,进行就医结算。同时,本市将逐步探索在试点医疗机构实现应用人脸识别技术,通过扫描人脸确认参保人员身份,进行就医结算。
- 线上结算。参保人员使用手机下载并登录试点医疗机构APP,绑定医保电子凭证,使用手机通过试点医疗机构APP进行互联网线上医保费用结算。
- 手工报销期间正常就医实时结算。参保人员申请医疗费用手工报销时,无需提供社保卡或医保电子凭证。手工报销期间,参保人员可持社保卡或凭医保电子凭证正常就医实时结算。
但同时,北京市医保局也明确提到,医保电子凭证推广应用和医疗保障信息系统升级改造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性工程,环节多、时间紧、任务重。
基金安全问题也是北京市医保局考虑的重点。各定点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实名制就医等相关规定,杜绝冒名就医、医疗费用不合理支出等行为。
医保电子凭证,是由国家医保信息平台统一签发,基于医保基础信息库为全体参保人员生成的医保身份识别电子介质。在安全性上通过实名、实人认证,采用国产加密算法,数据加密传输,动态二维码显示来确保个人信息和医保基金使用安全。标准全国统一、跨区域互认、安全可靠、认证唯一等都是医保电子凭证的重要特点。
2019年11月,医保电子凭证在河北、吉林、黑龙江、上海、福建、山东、广东7个省(市)的部分城市陆续开通使用。
而2021年1月1日起,北京市实现医保电子凭证就医结算,也使北京成为了全国首座医保电子凭证就医结算覆盖全部参保人员、全部定点医疗机构、全部费用类型的城市。
国家卫健委主管《健康报》曾分析到,尽管我国已经建成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但“碎片化”局面仍然存在。就参保身份而言,有城镇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医保分设;就基金管理而言,统筹水平还正由县级向地市级层面过渡;就待遇保障而言,不同统筹地区在保障内容、保障水平上存在差异。
因此,在推进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工作中,很多 医疗机构反映参保人员的身份核实是个大难题,仅依托实体证件难以鉴别真伪;一些患者也表示, 为了证明参保身份,往往需要携带社保卡、身份证乃至各种证明文件,耗时耗力。
而医保电子凭证的应运而生可以解决这个难题。
另外,11月2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的通知》中也提到,医保电子凭证等多介质办理就医服务、在就医场景中应用人脸识别等技术有利于便利老年人日常就医。
然而,医保电子凭证的安全问题也是国家医保局考虑的重点。2020年5月,国家医保局网络安全印发《医保业务综合服务终端技术规范》(以下简称为《规范》)的通知,对规范终端的符合性测试和接入,保护医保网络信息安全、医保移动支付安全做出了详细安排。《规范》中也提到,医保电子凭证终端需要具备人脸识别功能,即医保Ⅲ类终端。
医保Ⅲ类终端是支持扫码应用、刷脸应用和医保移动支付终端。《规范》发布以来,医保领域开始全面推进终端设备的研发检测以及市场试点。
据了解,第一批通过检测的医保Ⅲ类终端已经公布,一共有6家企业的7款产品通过了检测,分别是深圳市德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F11)、神思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SS728M05X)、易联众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Ewill-HST V1、Ewill-TOH V1)、广东柯丽尔新材料有限公司(SDP-7P)、广东天波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C10T)、杭州京威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JWS-1031)。
据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医保电子凭证累计全渠道用户量超过3亿,医保Ⅲ类终端的市场还将进一步扩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