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办公设备>扫描仪>

成都60英寸工程图扫描仪(广州60英寸工程图扫描仪)

成都60英寸工程图扫描仪(广州60英寸工程图扫描仪)

更新时间:2022-02-18 16:22:50

杜旖 封面新闻见习记者 杨澜 记者 谢燃岸

神鸟腾风起,扶摇九万里。施工建设三载春秋有余,振翅高飞一朝而起。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这座“国家十三五”规划中全国最大的民用运输枢纽机场,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等级最高的航空港,即将于6月27号正式通航使用。

6月21日,来自中建八局的T1航站楼的项目总工程师石鹏,和T1航站楼项目技术主管唐磊向封面新闻记者讲述了修建TI航站楼历时1278个昼夜的故事。

项目工程:获奖 创首例 争第一

建设者:释然 紧张 期待 自豪

“从4年前来到这里,看到的一片荒芜,到3月份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航站迎来竣工仪式,再到即将见证天府国际机场正式投运开航,我的心情是很复杂的。最大的感受是紧张和释然,像一个作业即将交卷,要接受大家的‘检阅’的学生一样。其次还带着一点小期待,因为家人们如果日后通过天府国际机场出行,也会跟我说起他们的使用感受。”项目总工石鹏这样形容自己的心情。

自豪,是当技术主管唐磊提到天府国际机场时的第一感受。他说道:“作为建设者,不得不说我的内心是充满自豪感的。等到某一天能在这里坐飞机时,心情也一定很不一样。”

在施工项目现场,中建八局搭建移动板房作为简易的办公区。既能在里面居住,也能在里面办公。3年多的时间里,他们还搭建起了篮球场和花园。“很快我们就要离场了,建设者的工作就是这样,来时一片荒芜,去时星星点点。”唐磊颇有感慨地形容起他的工作。

作为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预计2025年,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将达到旅客吞吐量4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70万吨、飞机起降量35万架次的总目标。

对于航站楼成功修建的心情,石鹏给出的第一个关键词是“释然”。回忆起刚接项目时,石鹏说道:“2017年7月底,重庆江北机场项目完工后,领导又把同一个类型的机场项目交给我们,这就是如今的天府国际机场。当时觉得这个项目做完肯定没问题,但是想要做好的话,还是不容易。现在马上通航了,相当于把领导交给的任务完成了。”

其次则是“紧张”和“期待”。在石鹏的心里,四川和其他各地旅客们对于工程的评价显得格外重要。“使用时是否觉得便捷” “工程质量好不好”等都是旅客们能给出的直观感受。作为四川女婿的他,期待的是家人出行时能使用自己参与修建的航站楼。

T1航站楼是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这一大型工程项目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据悉,该航站楼占地面积12.6万㎡,建筑面积39万㎡,合同工期1187天。工程开工之初,项目部即确定了多个创奖目标。

不负众望的是,T1航站楼项目获得全国质量协会现场管理成熟度五星级的荣誉。此外,BIM技术的应用(该技术能在施工前确保施工的准确性)获得了全球卓越BIM大赛一等奖、全国创新杯BIM大赛一等奖。安全管理获得了国际安全大奖。同时,T1航站楼的项目还获得了四川省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状、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以及全国工人先锋号等表彰。

机场下通超高时速高铁

玻璃幕墙绿色环保又美观

T1航站楼的建设,从打基桩开始,就是一场硬碰硬的技术攻坚战。“尽管前期谋划的时候能想到会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还是会有一些新的问题出现。”石鹏这样说。

据了解,天府国际机场T1航站楼施工高峰期,中建八局的工作人员及其他作业人员,共有约4000人一起作业。他们不仅承包着巨大的管理压力,也面对着不小的挑战。

石鹏说告诉记者:“我们的管理人员在施工高峰期每天接打电话近150通,基本上每人手里都会带上一个充电宝,不然手机电量半天都坚持不了。”

如何在时速高达350公里的高铁之上修航站楼,这是中建八局建设者们思考的难题之一。

为方便旅客乘机,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建有直达的地铁、高铁等公共交通。而中建八局修建的T1航站楼下就有一段高铁区段。由于是不减速下穿高铁,高铁时速达350公里,这一速度堪称世界之最,也对航站楼施工带来不小的挑战。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八局建设者们在这个区域,采用了3米厚异型渐变双曲弧形顶板。“这样的施工难度在全国是首例。我们的团队用时整整20天,在大量的对比、分析、模拟实验后,才终于成功克服了超厚渐变弧形顶板施工模板支撑技术。”

同时,高铁顶板上,航站楼结构与高铁结构连接位置处,还设置了隔振器隔振系统,切断了振动主要传播途径。这样能更大程度地降低高铁通过航站楼结构时诱发的振动和噪音,减少对上部航站楼结构的影响,提高旅客候机舒适性。

如何让楼层高40米的T1航站楼幕墙同时兼顾环保绿色与美观实用,这也是八局建设者们思考的难题之一。

“最后我们航站楼总面积约270000㎡的幕墙,全部采用了中空夹胶三银Low-E超白钢化玻璃,以及宽度达到730mm的大型横向遮阳百叶。”唐磊解释道。

据记者了解,对比普通的玻璃,用三银LOW-E玻璃做幕墙的材料,有很多优点。

首先,它相当于增加了一层镀银薄膜,大大提高了对阳光的反射率,可以达到97%之高,减少室外热量传入室内。其次,它能阻挡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热能,从而将太阳光过滤为冷光源,减少了室内材料被二次加热的强度,让空调装机量和整体能耗得到有效降低从而节约成本,体现了绿色建筑的理念。

这样建设完成后的T1航站楼,不仅达到了绿色“三星”的建筑标准,还兼得了舒适性和技术性。

攻克3个难点应用5个创新技术

工期比同规模工程提前一年

令唐磊无比骄傲的是:中建八局对T1航站楼的建设速度。在施工前期的建设工期论证时,大数据显示,同规模的机场一般是48个月才能完工,而T1航站楼的项目设定时间为36个月。“相当于提前了一年的时间完工,这和多个部门的协作、多个新技术的攻关是密不可分的。”

在T1航站楼的项目中,有这些核心难点技术的攻关和创新应用——

>>地上超长框架薄板结构无缝施工技术

跳仓法”施工现场图(A区)

研发了“超长混凝土结构跳仓施工方法”,通过技术理论研究和现场1:1足尺和1:2缩尺试验论证、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合理划分仓位及模拟施工顺序、梁内预应力深化、智能养护等措施,解决了地上超长框架薄板结构无缝施工的难题。

>>智慧工地是将智慧的理念在建筑工地进行应用

应用在智慧工地的三维扫描仪

应用在智慧工地的放线机器人

通过智能化技术手段,围绕施工过程管理,建立互联协同、智能生产、科学管理的施工项目信息化生态圈,并将此数据在虚拟现实环境下与物联网采集到的工程信息进行数据挖掘分析,提供过程趋势预测及专家预案,实现工程施工可视化智能管理。

>>智能化桩基工程施工技术

创新点1:开发了“桩长验算软件”,通过软件进行群桩桩长验算,保证计算的高效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并通过网络数据库,实现远程共享数据、异地使用和操作。

创新点2:开发了“旋挖钻机云远程监控系统”实现桩基成孔施工数据自动记录、无线传输、预警分析与远程控制,解决了桩基数量多、分布区域广带来的管理效率低的难题。

>>航站楼下穿大铁工程专项技术

航站楼下穿大铁工程施工现场

创新点1:采用渐变双弧形顶板模板施工方法,智慧化监控措施,解决了渐变双弧形顶板模板支撑、加固及监测的难题。

创新点2:研发了“钢筋直螺纹除锈钻头”解决了钢筋直螺纹除锈效率低的问题,实现了封闭箍筋原位进行直螺纹连接。

创新点3:研发了“下穿航站楼的高铁的隔振结构及其施工方法”,确保了隔振系统的安装精度。

高铁下穿航站楼 隔振器示意图

>>BIM技术的应用

BIM技术应用下的航站区效果图

在施工前解决图纸问题、深化施工图,确保施工的准确性,并借助BIM技术进行各参建方的可视化沟通应用,施工技术人员及劳务人员的技术交底,进行设计变更、施工进度、现场平面布置、安全、材料、质量、资料等方面的管控。大幅度提高现场管理效率。

(图片由中建八局提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