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办公设备>碎纸机>

碎纸机咨询服务费(大型碎纸机咨询)

碎纸机咨询服务费(大型碎纸机咨询)

更新时间:2022-02-12 11:05:29

近年来,金融市场风险不断,天雷滚滚。市场中,恰恰就有一家公司,如同一个“引雷针”般的存在。这根“引雷针”那细长的尖端上面,聚集了无数投资者的积蓄与血汗钱。一个大雷劈来,这些财富瞬间化作灰烬。

这家公司,就叫诺亚。

【1】

诺亚爆雷“简史”

在诺亚对外展示的年报中,歌斐资产是中国领先的另类资产投资专家。

然而,自从歌斐资产成立以来,其推出的资产管理产品不断踩雷,成为消灭客户财富的“碎纸机”。下面一起回顾下诺亚踩了哪些知名的大雷:

(1)永宣基金

从2012年开始,诺亚帮助联创永宣发布的共5号基金,总投资额近16亿,资金投向多个矿山项目。

基金成立之后联创永宣就出现了问题。许多记者通过明察暗访取证,永宣1至4号基金的销售存在明显夸大和不实,而永宣5号则是彻头彻尾的骗局。

时至今日,7年过去了,投资人们只拿回了总投资的5.6%(8900万),收回本金遥遥无期。

(2)悦榕基金

2016年11月,诺亚“悦榕基金”暴雷,这只曾经的“国内首只人民币酒店私募股权项目”,以烂尾收场。

六年前,全国五十余名投资人在诺亚财富推介下,共同投资了一只名为“悦榕基金”的私募股权基金,总投资金额高达10.7亿元。

六年过去,这一项目不仅IPO失败,收益还在持续下滑。截至2015年底,基金净值仅为7.49亿元,净资产亏损近30%。此外,如果找不到人接盘的话,项目甚至会面临无法退出的尴尬囧境。

(3)辉山乳业

2017年3月24日,辉山乳业遭遇沽空,一剑封喉,股价一日暴跌90%后停牌,至今仍未复牌。

恰巧,2016年一季度,诺亚旗下歌斐资产发行的“创世优选基金”中的1号和2号两款产品,总共募集资金5.9亿元,全部用于购买辉山乳业的应收账款。一年后,沽空机构“浑水”发报告指辉山乳业财务造假,这5.9亿应收账款系伪造,而投资者的钱,自然也随之不翼而飞。

(4) 接盘乐视

2015年10月,贾跃亭以协议方式转让其持有的部分乐视网股票给深圳市鑫根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鑫根资本”),拟定转让份额是1亿股,占乐视网总股本的5.39%,转让价格为每股人民币32元,股份转让总价款共计32亿元。

鑫根资本完美接盘贾跃亭。

2016年8月,诺亚财富旗下芜湖歌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已认购优先级23亿元,深圳市引导基金投资有限公司认购全部次级份额6亿元,公司全资子公司乐视流媒体认购全部劣后级份额10亿元。

随着乐视股价的持续下跌以及面临退市,诺亚的这部分钱面临全盘亏损。

面对无穷无尽的大雷,且一次比一次的金额更高,涉及人数更多,此时,诺亚的风控水平、投资能力、以及公信力,已经全部扫地。

这些年,资本市场的大雷,诺亚究竟有何天赋异禀,能够几乎一个不落的全被击中?都天真地认为,它是风控做的不到位,尽调做的不够,才导致没能避开这些雷的?

【2】

诺亚的“护身符”

那些年,没有大雷劈不中诺亚得,但是诺亚的生命力却如此顽强,不仅毫发无伤,并且迅速扩张规模。

诺亚的抗“雷击”能力为何如此强悍?

这都要归结到它的身份定位,因为它是一家“独立第三方理财顾问公司”。

有了这个身份定位,一切暴雷都只是产品层面的问题,与诺亚绝缘了,因为它只是产品的分销者,原则上它不负有尽调和风控的义务。

而作为产品方的歌斐资产,如果追究起责任,顶多也就是风控不到位、尽职调查失职等等。由于投资标的暴雷导致产品无法兑付,只要不涉及非法集资和商业贿赂,仍然不可入罪。

至于那些“保本保收益保上市”的销售话术,都是销售人员违规操作,虚假陈述。

所谓的“第三方理财”,也叫“独立理财顾问”(Independent Financial Advisory, IFA),源于欧美金融业,本质上是经纪人(brokerage),是基于客户的利益,代表客户去与卖方机构博弈的。这是基于欧美社会深厚的私有制以及贵族传统的必然结果。

反观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与居民财富积累,催生出了理财的需求。但是整个社会脱胎于一穷二白的状貌,也不过三四十年而已,并且“理财”这个概念之于中国人,除了抗通胀之外,更多的还是偏向于财富增值,而非财富保全、传承、以及现金流管理等综合目标。

因此,这个时候,第三方理财,在中国,最大的作用莫过于从诸多广义理财产品(理财、保险、信托、基金等)之中,选择一款,卖给合适的客户,而收入模式也难以超越“销售提成”的束缚。

产品卖给客户,但收入来源于卖方,这里便天然地存在了利益对立。在高昂销售奖励的刺激之下,独立理财机构最终会变得不那么“独立”,进而沦为卖方的推销员。

从2018的年报中看到,除歌斐资产之外的其它收入的组成中,一次性佣金收入仍然占大头(50%上下)。而来自歌斐资产的收入与其他收入的比例几乎是“一半一半”。

总体上看,诺亚的收入构成中,产品代销业务的比重在不断下降,但目前仍然占到25%左右的比例。

诺亚这个“代销员”看似做得风生水起。从2005年成立,5年后以“第三方理财顾问”第一股上市,至今已经玩了14个年头,并且还在继续扩张。

但这一切都难以掩盖一个事实,就是,以诺亚为代表的“中国特色”独立第三方理财顾问的模式,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的绝境。

【3】

“三方理财”困境的根源

事实上,代销产品业务的不稳定性很强,而且毛利润相当微薄。且面临竞争激烈、人才流失、以及利润损耗等诸多困境。

作为渠道,并不与客户直接相识,也要靠大量的销售人员去“获客”,同时要将卖方的提成中较大一部分拆分给销售人员作为奖励。而销售人员流动性也极大,给公司造成成本损失。

长期来看,代销机构市场准入门槛低,业务没有任何护城河,会导致两个结果,第一是客户黏性极低,第二是无序竞争将利润空间耗尽。

诺亚虽然是这个行业的先行者,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但是一旦后起之秀在“烧钱”的基础上采用价格战,对客户收费更低,给销售提成更高,则诺亚的市场就会分分钟被抢占殆尽。你为了保住市场份额,就要采取同样激进的策略去“补贴”客户、“补贴”销售,一来二去,原先的那点利润也不存在了。

因此,利润与市场就难以兼顾,这就成了所有卖别人的产品的“第三方公司”难以超脱的恶性循环。

这一点上,诺亚财富创始人汪静波不会不明白。

因此她成立了歌斐资产,她想把产品端建立起来,自己做产品。产品一发,管理费旱涝保收,不论1%还是2%,总归心里踏实。

然而,从歌斐资产建立的那一天开始,诺亚就陷入了另一个无法自拔的恶性循环。

2008年之后,许多国家都开启了货币宽松的政策,中国也不例外。这样的结果就是钱很多,但相应的优质资产并不那么多。在“风险收益”的对等匹配关系下,优质资产就会优先选择成本低的资金,而成本低的资金,只有大型垄断金融机构才能给得起。

于是,在这资产-资金的“对对碰”中,那些标准化的、低风险的、高现金流的资产,必然是优先被大银行、大券商、大基金拿到。接下来是中等质量的资产去匹配中等成本的资金,而到最后,留给歌斐资产这类“又小又新”的资产管理机构的资产,只能是那些非标的、高风险的、另类的。这些资产必须以较高的收益率或退出前景去“画饼”,才能吸引到资金。

因此,歌斐资产从市场定位上,便是一个类似“天使投资”的角色。而大量的垃圾资产则决定了它极高的暴雷率。

这样的资产,按道理绝不允许卖给工薪阶层以及中产阶级的。这一点,我想汪静波也是清晰的。但也许是野心作祟,也许是公司膨胀自身的惯性使然,诺亚的销售队伍自身扩增的速度已经停不下来。

任何金融机构,扩张得越快,销售得越猛,资产质量跟不上扩张速度的困境就越明显,它的产品暴雷以及无法兑现的比例就会越高。

今日诺亚,早已不是那个所谓“服务高净值人士”的高端理财机构,而堕落成了一个把有毒有害资产贩卖给广大劳苦中产的“财富碎纸机”。

第三方理财顾问,只有将收入方式由“后端提成”变为“前端咨询收费”,才能真正做到专业和中立!

一创固收研究观点:“诺亚财富连续暴雷的背后,是最近这些年来全球央行货币政策宽松带来流动性泛滥和资产荒的结果。流动性泛滥导致资产收益率极低,大量资金找不到合意收益率的资产,为此不惜满世界寻找高风险项目,一旦流动性收紧,监管趋严,潮水退去,方知谁在裸泳。十九大确立的三大攻坚战之一,金融防风险,其实就是有序收缩宽松力度,规范金融市场过度加杠杆、过度期限错配、资金池操作和监管套利等隐藏风险的行为。在金融市场逐渐规范的过程中,作为普通的投资者,最重要的是必须明白,打破刚兑将是大势所趋,投资风险将是自己承担,永远都要警惕那些说的天花乱坠的预期收益和不切实际的财富幻觉,脚踏实地。

(如果您觉得文章有帮助,创作不易,求个关注!关注eBOND君,订阅更多优质原创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