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办公设备>考勤机>

杭州考勤机人脸识别考勤系统(杭州人脸识别考勤门禁系统)

杭州考勤机人脸识别考勤系统(杭州人脸识别考勤门禁系统)

更新时间:2021-12-12 04:22:57

进小区,人脸识别;住酒店,人脸识别……在刷脸时代,你去楼盘售楼处看个房子,也很可能被人脸识别。

有人觉得方便,不用带卡,刷个脸就能进门。有人表示担忧,录入的信息会不会泄漏,隐私要如何保护?

日前,《杭州市物业管理条例(修订草案)》提出“禁止强制业主通过指纹、人脸识别等生物信息方式进入小区”。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走访了部分小区和售楼中心,发现人脸识别系统很常见。

凤起都市花园:

只连接内网,搬家时可删除信息

位于凤起路和新华路交叉口的凤起都市花园小区,大门门禁上同时显示着人脸识别、刷卡区和密码区。

虽然如此设置,但一位保安说:“租户需要去物业登记人脸信息,现在不能刷卡了,都要刷脸。”

一位居民行色匆匆,他回忆,人脸识别是今年安装的,“外卖和快递都可以送到小区里,倒没什么不方便,也挺安全的。”

毛先生拖了好几个月,现在终于来登记人脸识别。在小区物业里拍张照,就登记好了。

凤起都市花园于2003年交付,目前由浙江野风物业公司管理。

物业经理解释,人脸识别系统经过了社区和业委会同意,是今年5月开始登记,6月正式使用的,“这个人脸识别只有开门功能。现在登记率有80%吧。”

虽然人脸识别的产品并不是公司自主研发的,但是经理保证:“绝对不会外泄隐私,我们登记的人脸信息都只连接了内网,外网是查询不到的。如果退租或者搬家,居民亲自来说一声,我们就会删除人脸信息。”

意盛花苑:

和公安联网,有效期至每年年底

意盛花苑小区靠近中河北路地铁站,一边是中河北路,一边是茂泰南路,可以刷卡或刷脸通过小区门禁。

杜阿姨还没有登记人脸识别,她坦言:“我爱人登记了,物业送了一张卡,我就用门禁卡进出。我不是很希望登记人脸信息,虽然现在到处都有人脸识别,隐私也藏不住,但还是有点担心。”

另一位年轻一些的姑娘,也曾经担心过。不过她现在已经登记了:“最开始觉得信息不安全吧。但我看系统挺高级的,听说和公安联网了,那应该没什么问题吧?”

和公安联网这一消息,得到了杭州海川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的证实。

“这算是个老小区,人脸识别门禁是今年下半年安装的。”物业工作人员说,“我们有两台电脑,一台是平常工作用的,一台是储存人脸信息的。人脸系统和公安联网,登记的时候需要本人带着身份证来。”

比较特别的是,意盛花苑的人脸识别信息每年都需要重新登记一次。

工作人员解释:“有的人搬出去,可能也不会来说,如果不主动清除会有安全隐患。我们现在设置了一个人脸信息的有效期,无论什么时候登记,有效期都截止到当年年底。只有重新登记了,第二年才能刷脸进入。”

物业也提供了人脸以外的出入方法:“每个办人脸识别的居民,我们都会再送一张卡,方便居民的家人进出。实在担心的居民,也可以登记身份证号,只用门禁卡。”

流水北苑:试点智慧安防系统,

数据保存在政府的资源数据库

下城区流水北苑是建于上个世纪80十年代末的小区,今年3月,很时髦地装上了人脸识别的门禁系统。

这套智能系统,不仅可以自动实时甄别出入人员是否是本人,和登记身份证是否一致,还能甄别出出入人员是否是健康码绿码。

使用了半年多,居民们蛮喜欢。“一开始外来人员很多,进进出出也不安全,有了这个,基本上都是咱们的居民,小区也安全的。”陈阿姨说,有时候不带卡也没关系,直接刷脸。

“其实去年我们在做小区改造的时候,就已经开展了智慧安防系统升级。”文晖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朱斌告诉记者,疫情来了,系统临时做了升级优化。针对疫情期间有戴口罩的需求,系统截取了眼睛以上的面部特征做了统计。居民们不用摘口罩,也可以刷脸进出。

当初,小区600多户1200多人的人脸采集工作就花了蛮多功夫,大部分人也挺配合。但也有年轻的居民提出疑问:虽然人脸识别解放了双手,但是我们的个人数据是不是得不到保障?

下城区数据资源管理局工作人员解释,这套系统的安全级别很高。“我们采集来的数据,都会进入政府的资源数据库,刷脸之后,数据传输到后台,会和资源数据库里的数据做对比,识别之后给出指令。”他表示,这套人脸识别系统有别于外界商用的系统,资源数据库是保密的,也会保证数据安全的隐私。

据了解,目前下城区政府出面安装人脸识别系统的小区就流水北苑一个试点。

售楼处安装人脸识别很常见

你是第一次来吗?”“先填一下信息吧”,记者走进绍兴镜湖新区一个新建楼盘的售楼处,销售人员就热情的迎上来,她让记者填写了手机号码。

在沙盘边上,是一个人脸采集装置。

“现在售楼处也要刷脸了?”

“是啊,现在越来越科技了。”她说。

买房子为什么要人脸识别?她向记者解释说,这主要是为了分辨是谁的客户。

“我们房子和很多中介有合作的,如果中介带过来和客户自己来是不一样的,中介带来的,佣金就要算给中介,如果客户自己来的,那么佣金就是我们现场接待的。”她说。

“你第一次到售楼处,就会抓取你的人脸,下次中介带过来,就会显示出来,那就很清楚不能算中介的佣金。” 她接着说。

她说,以前主要是通过客户的手机号码来判断“是谁的客户”,“现在更先进了。”

记者走访了绍兴市区多个楼盘,销售人员都明确表示跟房产中介有合作。“很多房子是要靠中介渠道卖的,有的中介为了多带顾客,也会把自己的一部分佣金让给购房者。”

除了分辨客户,抓取的人脸会不会用在其他场合?“不会的,不会的”,销售人员表示,人脸识别虽然会采集来访购房者的面部信息,但主要是为了区分购房者的来源,不存在隐私泄漏的风险。

“这差不多已经是是售楼处的标配了,杭州啊省外啊装的更多。”她说。

“这确实是为了识别业主第一次什么时候来访,分辨佣金给谁”,在台州,销售人员陈红(化名)刚从湖南学习回来,她做了十几年的房产销售,她同样如此告诉钱江晚报记者。

“省外像湖南湖北这种地方渠道抢客还是很厉害的。”她说,“所以很多都用人脸识别了,进门就能被识别,你有没有来过,是谁的客户。”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人脸识别,正在跑步进入我们生活的各个场景。

但是,作为敏感个人信息的生物识别技术,一旦泄露无从弥补和更改,各应用场景中“人脸识别”真的是必要的吗?

从原理上来说,

刷卡和刷脸只是比对信息的类型差别

杭州某大型公司,有员工3000余人,从今年3月起,公司改原本的员工刷卡入园为人脸识别。

公司在园区大门处安装了两个人脸识别通道,在进入办公大楼以后,无论是停车库进楼还是一楼门禁都采用了人脸识别闸机。

安装之处,有员工提出过能够继续用工作卡入内,而不摄录人脸,被拒绝。

公司称安装人脸识别的原因,一是杜绝以往手持别人员工卡帮忙考勤的情况,将考勤和人员做到精准对应;从另一层面上来说,也是保障工作环境无闲杂人员进入,更为安全。

安装人脸识别以后,在上下班高峰时段,通过效率明显提高,人脸闸机基本上能实现秒级的人脸读取和开闸。

浙江正元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重点软件企业。

公司的主要业务就是运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帮助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以及校园实现智慧化服务。

公司相关负责人说,从原理上来说,刷脸和以往的刷卡并没太大区别,都是一种通过信息比对来激活应用的技术。

以往单位考勤用员工卡,技术上叫实体卡,在公司数据后台先将员工姓名部门等相关工作信息录入,同时储存到卡中。当员工刷卡的一瞬间,其实就是卡内数据和公司后台数据发起比对,一旦核验通过,就开启门禁,或者视为考勤成功。

现在单位采用刷脸,前期做脸部摄像,建立人脸信息库,刷脸的过程就是拿闸机摄录到的人脸信息和人脸信息数据库进行比对。

而人脸信息数据库有的是建立在单位信息后台,有的直接储存在刷脸机器中。

所以,无论人脸还是岗位信息都是身份识别的一种载体,从原理上来说,刷卡和刷脸的差别仅仅是比对信息的类型差别。

照片、三维面具能不能刷脸成功

之前曾有媒体报道,照片也能通过刷脸机;而网上也有售卖三维面具,声称通过一张照片就能制造出一张三维面具;近日,杭州也有新闻报道一起案件,有犯罪分子通过视频聊天摄录了被害人影响从而突破了刷脸支付。

中国传媒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杨磊教授说,人脸识别作为一项新技术、新应用,也是一个不断更新迭代的过程。

人脸之所以会被“识别”,是人脸识别设备或后端平台基于对人脸特征数据的分析和比对来实现的,不同厂家的设备或平台的人脸识别的原理是类似的,但算法不尽相同,识别效果就不尽相同,即使是同一种算法,因设定的参数、阈值不同,识别效果也会不同。

早期的算法相对比较“low”,分析的是平面的、静止的特征,结果会出现一张平面照片也能通过刷脸机的情况。当发现这样的BUG以后,技术人员进一步改进算法,增加人脸特征维度,比如将面部信息的识别“三维化”“立体化”,增加深度特征值的比对。

之后,人们发现在设计刷脸支付的环节,我们已经进步到“活体识别”,即你我可能都经历过的“摇摇头”“眨眨眼”。

针对记者提及的这则最新的新闻,在视频聊天过程中摄录视频,通过支付识别,杨磊教授说,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是一种攻防的对抗,犯罪分子通过制作动态视频来对抗活体识别,所以需要技术人员通过深度学习、人工智能技术在算法上做进一步的优化提升。

所以,在人脸识别等先进科技时代,技术的更新迭代更加迅速和频繁。

正元智慧的科技人员说:人脸识别在应用中还具有通过“不断喂招”而实现自我升级的智能化。比如你一次次刷脸,系统会一次次“加深”对你的了解,所以当你的面容出现胖瘦的改变,表情的差异,戴上眼镜等等,系统都能准确将你识别。


人脸信息的数据收集存储环节

和普通个人信息并无差别


但是,我们始终关注的是,人脸信息和原先的那些姓名、电话号码等信息不一样。

它和指纹、虹膜、还有静脉流等属于个性化非常明显的高度敏感个人信息,是能够对个人做出“一键识别”的生物信息。一旦泄露,无从弥补,无法更改,“我们总不至于去换脸吧”。

那么,在人脸识别普遍应用的情况下,我们对于人脸信息的保护力度和手段是否比以往的个人信息更有效或者更严密。

可惜,在我们的走访中,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大型企事业单位采用人脸识别,像正元智慧这样的科技公司提供的只是技术上的实现,而不真正触碰数据。

这些人脸信息通常储存在单位自家数据后台上,单位自行维护,也就是技术称的数据“本地化”。

记者走访了不少实行刷脸的单位以及小区,发现大多数对人脸信息的管理和以往传统数据并无二致,所采取的手段,也无非是要求相关技术人员签订保密协议和承诺书,在硬件上实施专网管理,原则上希望达成数据不能上外网的管理效果,但是对于别有用心的人来说,这些抵挡措施显然是不够的。

新闻

“南方都市报个人信息保护研究中心”在近期也发布了两份关于人脸识别应用场景观察和公众调研报告,报告基于2万余份问卷调查。

其结果显示,大多数人对人脸识别技术本身持认可态度,但已经普遍意识到“推广应用时仍需注意风险,保障用户知情权和选择权”;报告还显示,有30.86%的受访者称自己已经因为人脸信息泄露、滥用遭受损失或者隐私被侵犯;其中高达82.7%的受访者表示关心过个人的人脸原始信息(如照片)是否会被收集方保留和如何被处理;有64.39%的受访者认为人脸识别技术有被滥用的趋势,其中,学历越高越认为人脸技术有被滥用趋势。

图片来自南都报告

在规范人脸识别应用的问题上,受访的七成公众认为“政府应加强相关立法,为企业划定准则和底线”,70.49% 的受访者认为应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60.72% 的受访者认为要加强相关立法,还有44.7%的受访者认为应限制人脸识别的使用场景。

图片来自南都报告

来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首席记者 肖菁 、见习记者 陈馨懿、记者 杨茜、 史春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