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办公设备>考勤机>

考勤机有哪几种类型(考勤机的分类及标准)

考勤机有哪几种类型(考勤机的分类及标准)

更新时间:2021-12-11 01:41:22

大家好!

今天和大家聊一聊关于考勤的话题,看看在现代企业环境下,考勤策略和理念是如何发生变化,并不断往更高层级进化的,即使这一进化还是较为缓慢的。

考勤是每个职场人必然会遇到的一个管理手段,对很多管理者而言,这是评判一个人敬业程度的标准之一,是职场人最基本的职业操守。

考勤制度,或者是与之类似的制度历史悠久,到了现代,更是成为了一种通用的制度,在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在其发展长河中,无论其形态如何发生变化,考勤中蕴含的底层思维尚无大的变化,始终是以管理员工,考察员工敬业度为首要目标,但在如今的VUCA时代下,我们也需要重新看待考勤制度,使考勤制度也能够与时俱进。

三类考勤制度

本人在不同类型的企业摸爬滚打过,了解到了不同企业的考勤特点。我认为,考勤制度主要可以归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是中规中矩的考勤。

这一类方式主要是在公司制度中规定固定的上下班时间,然后员工需要在考勤机或协作软件上进行打卡,完成考勤,人事部门在发薪日之前进行月度统计,以此作为薪酬结算的依据。

第二类是具有一定灵活性的弹性考勤。

这一类方式是在严格规定上下班时间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一些灵活性,比如规定9点上班,那么可以适当允许员工晚到半小时,同时也会建议员工能够在下班时补上晚到的时间。

第三类则是完全无考勤。

完全无考勤的情况在互联网企业居多,也就是完全以目标驱动,不需要在上下班时做任何考勤行为,但由于其过度“激进”,因此接受程度仍然不是很高。

这三类考勤制度其实分别处于进化的不同层级,达到完全无考勤时,可以说进入了考勤的最高层级,但这也对企业文化带来了极高的要求。

三类考勤制度的差异

从本质上讲,在VUCA时代,第一类考勤制度本身是一种“内耗”,一方面是对以知识工作者为代表的员工的束缚,同时也极大增加了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量,是一种双向的消耗。

而对于第二类考勤制度,虽然对员工而言体验度较高,但对于人力资源部的消耗仍然是存在的,甚至消耗更大,因为需要计算的是总时间。考勤行为本身并没有彻底消失。

而第三类考勤制度则是最为彻底的,员工不需要进行勤,人力资源部门也不需要对考勤结果进行计算,大家都可以把时间腾出来去做更为重要,更具有创造性的工作。

考勤制度是企业文化的体现

不同考勤制度其实是企业文化的直接反映,也是企业管理者如何看待员工的一个重要体现。

为什么传统企业喜欢采用第一类方式,而新兴企业则采用第二类和第三类方式呢,这就是因为企业文化的差异。对传统企业而言,考勤是体现员工敬业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在每一位员工的绩效考核中,考勤一定也会占据较大的比例。

而对新兴企业而言,他们更看重的是一个员工给企业创造的价值,以及对于既定目标的完成情况,这会占据绩效考核的较大比例。

从这几种考勤制度的比较,很容易就分清优劣,并且可以进一步反推出企业文化的优劣。

考勤只能认为是一种过程指标,也可以认为是一个“死”的指标,因为考勤并无法反映出员工的敬业度。

关于“何为敬业度”这个问题,其实很多人是误读的,敬业度不是一位员工在自己的工位上呆了多少小时,而是在每一天创造了多少价值,而这并不是考勤所能体现的。

与价值与目标这些更为重要的指标相比,对于过程的管控只会从如何更好完成目标的角度考虑,而非考勤这样的形式。

在明天的文章中,我将对最高的进化层级--完全无考勤制度进行展开。敬请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