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不打窝,钓到也不多。
很多钓友可能因为打窝后迟迟不发窝这事有过困惑,咱们今天就来简单的聊聊打窝这事。
钓鱼打窝这事各有各的习惯和方法,有的习惯打窝诱鱼,有的不喜欢打窝而是直接开饵加酒米边钓边做窝。其实这都要根据当时做钓的环境和自己的目标鱼时间等因素来做决定的。
钓鱼打窝是个常识,打了窝才能把鱼诱到窝里来,但是有的钓友打窝后迟迟不发窝,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咱们先来分析一下钓友们经常遇见的几种情况。
(窝料味型不对 味型混乱)
在野钓环境下影响鱼儿开口的因素有很多,事实上野钓环境下的鱼儿对味型并不是非常的挑剔,只要味型不是太过于复杂鱼儿都会试探性的去试饵,如果味型混乱鱼儿会提高警惕性,可能会导致鱼儿不敢进窝觅食。
(窝点周围噪音大 鱼儿觉得不安全)
窝点附近的环境让鱼儿有觉得不安全的因素,比如窝点周围噪音大,人为发出的巨大声响,或离公路太近车辆过往频繁或者其他原因都会导致鱼儿不敢进窝。
(打窝的方式 窝料打得太多)
打窝下去迟迟不发窝也有可能是打窝的方式不对,或者是窝料一次打得太多的原因。窝料投放的方式和窝料的量一定要控制好。手抛窝不准确,动静太大可能会惊鱼,导致鱼儿不敢进窝,一次窝料打太多鱼儿也会提高警觉性从而导致鱼儿不敢进窝。
(做钓区域没有鱼)
很多钓友打窝后一直不见鱼进窝就会质疑钓点周围没有鱼,其实这是一个很本能的现象。打窝后苦苦守候一直没口不一定就是没鱼,不要觉得打了窝料就能把鱼聚到窝里。往往很多时候不打窝也能钓到鱼,所以钓位的选择也至关重要,窝料味道的穿透力也非常有限,特别是冬季,窝料的诱鱼效果相比夏季要差很多,最多也就把周围十多米的鱼聚过来。如果窝料打得太多鱼儿吃饱后就会离开窝点!
钓鱼是一项休闲技术型的运动,很多时候需要多做思考分析实战结合才能有好的收获。
打窝前最好是自己大概定个目标鱼,野钓多以小体型鱼为主,比如鲫鱼之类的鱼种。很多钓友都是以手抛窝的方式打窝,这种方式也有缺点,抛窝动静比较大容易惊鱼而且窝料入水后窝料会在水里漂荡落底,如果抛竿技术不过硬,在没有有效的参照物的情况下不能精准抛竿饵料就很难与窝料重合。那么我们是不是不能用手抛窝呢?当然不是,如果我们是使用的酒米打窝,酒米入水的动静小,所以不用担心打窝惊鱼。但是酒米落点比较散乱致使扬竿抛饵时饵料与窝料落点有一定的偏差这就一个劣势。如果酒米打的太多太散乱,有可能鱼儿吃完窝料后试探性的吃吃饵料就逃之夭夭了。那么该如何打窝比较好呢?窝料捏在铅坠上荡到窝点,等饵团到底以后再抽竿,这样动静且不易惊鱼,饵团不宜捏的太大。纯酒米打窝而且窝点距离岸边较远建议使用打窝勺或者打窝袋打窝,也可吧酒米捏在饵团里荡到窝点等饵团落底后抽窝,这样不但能知道窝料的准确位置也能对抛竿点起到一个基本定点提示。
如果我们的目标鱼是大型鱼,那么我们就不要奢望三两坨窝料下去就有一群鱼进窝抢食饵料。大体型的鱼食量都非常大,而且大多是群栖。少量食物可能会吸引一两条鱼进窝进食,对大群的鱼来说可能不会有太大的吸引力的。如果我们的窝料不是投放在鱼道必经之处,鱼儿往往都会反复试探,越大的鱼警惕性越高,等确定没什么危险了才会开口从外往内进食。并不是说窝料少就不能聚鱼,但是得做出分析。比如谷麦钓法就是一种小窝诱鱼钓鱼的钓法。也是把窝料投放到鱼的必经之处,说简单点就是先找鱼再钓鱼。
现在的生活节奏加快,很多钓友出钓的时间都很有限,所以找鱼是一个技术活,而如果经验不足就很有可能空手而归。那么对于时间充裕钓友来说养窝就要简单的多了,所谓的养窝就是提前打窝,做钓提前两三天甚至更长的时间来养窝,每天有规律的打窝,让鱼儿习惯到养的窝里面觅食。
如果做钓时间不充裕该怎么办呢?我们可以采用少打多补法。我们可以用打窝勺等打窝器具多次少量的打窝,间隔十分钟左右打一次,连续打四五次应该就会有发窝的迹象,有发窝迹象就开始加长打窝间隔时间。当然这种打窝方法的前提是做钓水域有自己要钓的目标鱼,如果有目标鱼这种方法还是非常有效的。
,